985学校有哪些大学

于老师 教育评论2阅读模式

哎呀,说起985啊,那可真是段陈年往事了,也是多少人心里的一个结,或者说一个梦吧。你问有哪些大学?这可不是个简单报菜名的事儿,虽然名单也就那几十个,但每个名字背后都承载着太多东西了。行吧,先给你列个大概吧,虽然现在的说法是“双一流”了,可大伙儿嘴里,心里,还是念叨着这个“985”

你看啊,北京那旮瘩,不用说,清华北大杵在那儿,跟两座神山似的,多少学子挤破头都想往里钻。还有人大,人文社科那叫一个响当当;北师大,育人铸魂的地儿;北航北理工,国之重器摇篮啊;农大,那是实打实的接地气;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团结的大熔炉。光北京就这一大堆,个个顶呱呱。

再往南看看,上海滩那可是花花世界,学校也牛气冲天。复旦上海交大,这俩就够人仰望的了,一个底蕴深厚,一个理工强悍;还有同济,建筑、医学都厉害;华东师大,教育界的翘楚。

往北走,天津有南开天大,一对儿老伙计,实力都不容小觑。再到东北,寒风里站着哈工大,响当当的理工强校;吉大,体量巨大啥都有点儿;大工,大连那片儿的扛把子。

西北风吹过,古都西安有西交大,能源动力、电气那些老牌子硬得很;西工大,听名字就知道跟国防、工业脱不开关系,底气十足;兰州大学,地理位置稍微偏了点儿,但实力绝对不含糊,尤其基础学科;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扎根黄土地,为农业做贡献。

西南这边,川大在天府之国,是个庞然大物;山城有重庆大学,建筑土木很有名;还有成都的电子科大,电子信息领域那是没得说。

再回到华东,这地方牛校扎堆。南京的南大,温润如玉的百年老校;隔壁的东南大学,建筑、交通也是牌面;杭州有宇宙中心浙大,这几年那是风头无两;合肥有中科大,那可是少年班传说,理工尖端;山东的山大,体量大,学科全;厦门的厦大,依山傍海,风景美实力强;青岛还有个中国海洋大学,特色鲜明。

华中平原上,武汉双雄武大华科,一个文理兼修,一个医学工科硬核;湖湘大地有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旁,底蕴深厚;还有中南大学,医药、冶金、铁道那些是拿得出手的。

最后华南,改革开放前沿,中山大学,岭南第一学府,人文社科医学都厉害;华南理工,广州的工科强校。

你看,洋洋洒洒说了这一大堆,总共39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吉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兰州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山东大学厦门大学东南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一个不少,都在这儿了。

但这仅仅是一个名单,是冷冰冰的字眼。对我们这些凡人来说,985这三个数字,它太重了。它不仅仅是学校代码,它代表着一种“光环”,一种“敲门砖”,一种“阶层跃升”的可能,也可能是一种“沉重枷锁”“内卷”的开始。

我记得当年高考,教室里那气氛,简直凝固了。每个人都在拼命刷题,眼睛熬得通红,心里就揣着一个模糊的念想——考个好大学。那时候,“好大学”很大程度上就约等于985。那感觉就像是在爬一座看不到顶的山,你不知道自己能不能爬上去,但所有人都告诉你,山顶风景好,资源多,未来光明。

你考上了985,好像一下子就跟周围的人拉开了距离。亲戚朋友竖大拇指,同学老师眼中闪光。进了校园,确实不一样。教学楼更气派,图书馆藏书更多,食堂饭菜种类丰富点儿(虽然也难吃),但最重要的是,你身边围着的,都是从全国各地精挑细选出来的“尖子生”。跟他们聊天,你会发现他们视野更开阔,学习能力更强,甚至连玩都玩得更高级。那种竞争是无形的,也是时时刻刻存在的。

我在某所南方的985读的书。刚进去的时候,觉得自己是个人物了。结果没多久就被现实狠狠打脸。班里同学藏龙卧虎,有从小参加各种竞赛的,有高中就能自己写程序的,有家境殷实见过世面的。你稍微放松一点,成绩就可能掉到中下游。那种压力,是考上之前想象不到的。大家都在拼命卷绩点,为了保研,为了出国,为了那几个稀缺的实习机会。

你知道吗,那时候我们常常戏谑地说:“985的牌子,就是让你有资格参与下一轮更残酷的竞争。” 这话听着丧,可挺真实。毕业季尤其明显。那些世界500强顶级券商热门互联网大厂,招聘信息里明晃晃写着:“优先考虑985/211院校毕业生”。甚至有些热门岗位,直接写“仅限985”。那一刻,你手里揣着的这块牌子,就显得特别值钱。它不一定保证你成功,但至少给了你一张入场券。

可这张券来得太不容易了。它意味着你可能放弃了很多玩乐的时间,牺牲了兴趣爱好,在高压下度过了最青春的几年。而且,是不是只有考上985才有出路?这绝对是个伪命题!我见过太多非985甚至非211的同学,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样混得风生水起,甚至比一些名校毕业的更出色。他们在大学里找到了真正的兴趣,深耕细作,或者情商极高,善于抓住机会。名校提供的是一个“更高的平台”“更好的起点”,但能不能跳得高、跑得远,最终还是看个人。

现在的“双一流”概念,一定程度上是想淡化985211的标签,更注重学科建设。这是好事,但短期内,985在社会上的认可度影响力,一时半会儿是消不掉的。它已经形成了一种惯性,一种社会文化符号。招聘的时候,HR可能没精力去细研究几百份简历的课程设置,最简单的筛选方式,往往还是看毕业院校。说白了,这是一种效率筛选,也是一种风险偏好——觉得名校毕业生“下限高”

然而,这种“唯名校论”也带来了很多问题。有人为了进名校不惜一切代价,甚至选择自己不喜欢的专业;有人进了名校就觉得万事大吉,结果眼高手低;更多的人,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踏入这个圈子,就觉得自己低人一等,背负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这公平吗?也许不公平。教育的本质应该是培养人才,激发潜力,而不是制造焦虑和划分等级。

想想那些在985校园里度过的日子。有通宵自习抢座的图书馆,有卧谈会聊人生理想的宿舍,有为了一点点学分愁得睡不着觉的考试周。也有春日樱花烂漫(如果学校有),秋日银杏金黄的美景。有遇到一群同样优秀又有趣的伙伴,拓宽了视野。这些经历是宝贵的,但它和是否是985,是不是唯一的价值判断标准呢?

对我来说,985更像是一个人生阶段的印记,一个曾经努力过的证明。它给了我一些机会,但它不是我的全部。现在回过头看,那些年为985付出的汗水,值得吗?从世俗意义上的回报来看,可能值得。但从个人成长的角度看,任何一所大学,只要你认真去学,去经历,去思考,都能收获属于自己的精彩。

所以,你问我985学校有哪些大学?名单就在那儿,清清楚楚,39所,个个都是响当当的名字。但比起知道名字,更重要的是理解这背后所代表的含义,以及它对我们个人和社会带来的影响。它是一座山,很多人想攀登;它是一块敲门砖,打开一些门;它也是一个标签,有时候让你受益,有时候也让你受限。

这事儿啊,复杂着呢。不是一句“有哪些大学”就能说透的。

985学校有哪些大学

 
于老师
  • 本文由 于老师 发表于 2025年4月27日16:42:27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xingxingwuyu.com/p/565704.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