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三本大学有哪些

陈老师 教育评论1阅读模式

要说四川的“三本大学”有哪些,这问题问得,我跟你说啊,现在压根儿就没有“三本”这个说法了!这都多久前的老黄历了?早些年,国家教育部门就把批次的概念给淡化了,甚至在好多省份直接取消了本科一批、二批、三批的区分,现在大家都是“本科批”或者“普通本科批”了。所以,如果你还问“三本”,那多半是停留在过去的认知里,或者说,你心里想的其实是那些 民办本科院校 或者 独立学院

好,既然你问了,我就掰扯掰扯,四川那些曾经被大家习惯性称作“三本”,现在又是啥情况的学校。这些学校,以前多半是公办大学的 独立学院,或者一开始就是 民办 性质的。它们在高考录取的时候,分数线通常会比那些“一本”、“二本”的公办大学低一些,学费也普遍高出一大截,这也是它们当年被戏称为“三本”的主要原因之一。

具体来说,四川省内,过去很受关注,现在也发展得不错的这类学校,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这些:

  • 四川大学锦江学院:这名字一听就知道跟川大有渊源。它原来就是四川大学的独立学院,后来经过了 转设,变成了现在的 四川工商学院。虽然名字变了,但它在眉山市彭山,校园环境那是真漂亮,硬件设施也相当可以。它不再是川大旗下的独立学院,而是独立的 民办本科 院校了,但很多老百姓还是习惯性地把它跟川大联系起来。
  •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同样,名字里带着“电子科大”,是电子科技大学的独立学院。现在也 转设 了,改名为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银杏酒店管理学院 (原为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银杏酒店管理学院,电子科大成都学院现已转设为成都工业学院)。不对,我再核对一下,电子科大成都学院是在2021年就转设为成都工业学院了,看我这记性,差点搞混。银杏酒店管理学院是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的独立学院,现在已转设为四川旅游学院。你看,这些名字改来改去,转设 的步伐是真的快,搞得人一不留神就跟不上趟了。但不管怎么说,这些学校过去在录取批次上,就是大家心里的“三本”那档。
  • 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这个名字大家熟吧?也是鼎鼎大名的西南交通大学的独立学院。现在已经 转设四川希望汽车职业学院 了,虽然名字里带了“职业学院”,但它也是 民办本科 院校,只不过名字的重点可能更偏向于就业方向。它在成都附近,交通便利,就业前景上,因为有“希望”这个大集团在后面,多少还是有些资源的。
  • 四川农业大学锦城学院:也是农大的独立学院,现在已经 转设成都锦城学院 了。这个学校在成都温江,占地面积大,环境优美,也是不少四川本地学生的选择。
  • 还有像 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已转设为成都文理学院)、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已转设为成都东软学院)等等,都是类似的路径。

你看,我说了这么多,其实想强调一个点:所谓的“三本”,现在更多是一种历史的说法,或者说,是一种大众对某些 民办本科院校独立学院 的俗称。这些学校,它们现在都有了各自的正式名字,而且很多都完成了 转设,从以前依附于公办大学的“影子”,变成了独立的法人实体。它们的招生录取,也基本都融入到了本科批次里,不再有明确的“三本”标签了。

那么,既然没有“三本”了,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关心这类学校呢?这背后,其实是好几层现实原因在作祟。

首先,是 高考分数的现实。不是每个人都能考上985、211,甚至连普通公办一本、二本都进不去。对于这部分学生来说,民办本科 院校就是他们圆大学梦、拿本科学历的一条重要出路。你想啊,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能有个本科读,总比没书读强吧?至少是个本科文凭,能让你在就业市场不至于一开始就被学历门槛卡死。

其次,是 专业选择的多样性。很多 民办本科 院校在一些特色专业上做得相当不错,甚至比一些公办学校更贴近市场需求。打个比方,有的学校在艺术、传媒、酒店管理、软件技术、护理等领域,投入大量资源,请的老师也都是业界大咖,毕业生就业率反而比那些“大而全”的公办院校某些专业还要好。这不是空穴来风,我身边就有活生生的例子,我一个远房表弟,高考分数不高,读了成都一所当时被戏称为“三本”的学校的酒店管理专业,毕业后在一家国际连锁酒店摸爬滚打几年,现在已经是大堂经理了,混得比好多名牌大学出来的都好。你说,这学校牌子重要,还是 专业 和个人努力重要?

再者,就是 地理位置的考量。四川的学生,尤其是成都周边的,很多都想留在本地读书。成都作为新一线城市,机会多生活成本相对适中,而且好吃好玩,对年轻人吸引力巨大。那些 民办本科 院校,很多就坐落在成都或者周边交通便利的地方,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加分项。家长也放心,孩子离家近,有个照应。

当然,说到 民办本科 院校,就不能不提它的“痛点”——学费。动辄一年好几万的学费,对于普通家庭来说,确实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我摸着良心说,这不是个小数目。所以,很多家庭在选择这类学校的时候,都会反复掂量,看这钱花得值不值。这就引出了一个词——性价比。对于一些不差钱,或者特别看重某些特色专业的家庭来说,这笔钱可能就花得“心甘情愿”;但对另一些家庭,这真的要咬牙才能撑下来。

而且,社会上对这些学校的 偏见 至今仍未完全消除。尽管“三本”的标签已经撕掉了,但很多人骨子里还是觉得它们“低人一等”。这种偏见,有时会给学生带来不小的压力。但我总说,文凭只是一块敲门砖,真正能决定你走多远的,是你 个人能力情商,以及在大学期间你到底 学到了什么,积累了多少 实践经验。那些把大学当成终点站,进了名校就躺平的人,毕业后混得一塌糊涂的,我也见过不少。反之,那些从 民办本科 院校出来,大学四年像被打了鸡血一样努力,积极参与各种社团活动,拼命考证,到处找 实习机会 的孩子,毕业后反而能弯道超车,打一个漂亮的 翻身仗

所以,如果你现在还在纠结四川的“三本大学”有哪些,我的建议是,把眼光放远一点,放下“三本”这个历史包袱。与其纠结学校的“出身”,不如多花点心思去研究这些 民办本科 院校的 专业设置,它们的 师资力量教学特色,以及最重要的——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去看看它们的招生章程,看看它们的培养方案,甚至想办法联系一下在校生或者毕业生,听听他们的真实感受。

现在教育改革的趋势很明显,就是 淡化文凭强调能力。国家现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也正是这个道理。很多 民办本科 院校,它们的办学理念就是奔着 就业 去的,课程设置更注重 实践性应用性。这一点,对那些想早点进入社会、早点就业的学生来说,反而是一个优势。毕竟,大学不是象牙塔,它最终还是要把你输送到社会这个大熔炉里去。

最后,我想说,无论你上了哪所大学,无论是985、211,还是 民办本科,大学四年都是一个塑造你、提升你的关键时期。这里面有太多的可能性,不是一张录取通知书就能完全定义的。关键在于你如何利用大学的资源,如何提升自己,如何规划未来。四川的大学多如牛毛,从顶尖的川大、电子科大,到这些 民办本科 院校,它们共同构成了这片土地上蓬勃发展的教育生态。每一所学校都有它存在的价值,每一种选择都有它独特的意义。别被旧观念束缚,勇敢地去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路,然后,努力地走下去,这才是王道。

四川三本大学有哪些

 
陈老师
  • 本文由 陈老师 发表于 2025年8月21日10:37:13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xingxingwuyu.com/p/567716.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