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十堰的大学嘛,其实主要就是那么两所,挺有代表性的:一个是跟这座城市命脉紧密相连的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另一个是培养“白衣天使”的湖北医药学院。你问十堰有哪些大学?喏,大体上,就它们俩撑起了这座“汽车城”的高等教育天。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一听这名字,就知道跟十堰的根儿——汽车工业——脱不了干系。这座学校啊,就像是东风公司的一个延伸,或者说,是这座工业城市的心脏跳动催生出来的一个学部。你想啊,当年十堰怎么起来的?就是靠“二汽”(现在的东风汽车公司)啊!大山沟里硬生生拉扯出来一座城,那城里最需要的,不就是懂汽车、能造汽车、会管理汽车产业的人才嘛?所以,汽车学院就应运而生了。它不光是教你怎么造发动机、怎么设计车身,更浸润着一股子工业报国的劲儿。
我记得以前路过汽车学院老校区,虽然现在主校区搬到东风大道那边了,但老校区那种藏在居民区里的感觉,特别生活化。周围都是老宿舍、小馆子,学生们骑着自行车穿梭,满满的生活气息。到了新校区,那感觉就不一样了,更开阔、更现代,教学楼、图书馆都修得挺气派。走在校园里,你能感觉到一股子蓬勃向上的劲儿,毕竟是工科院校嘛,男生多,大家讨论的可能就是哪个车型性能好,哪个新材料突破了。这里的学生,很多毕业后就直接进了东风或者相关的企业,直接就把学到的东西用在了这座城市最核心的产业上。他们就是这座“汽车城”的新鲜血液,是未来继续推动轮子往前滚的人。他们的青春,就和十堰的钢铁脉搏一起跳动。
另一所呢,是湖北医药学院。这所学校啊,在十堰也是个响当当的存在。如果说汽车学院是城市的“硬”实力象征,那医学院可能就更偏向“软”实力,是关乎生老病死、关乎健康的。它以前叫郧阳医学院,后来才改成现在的名字。医学院有自己的附属医院,也就是太和医院,那是鄂西北地区顶尖的医院了。所以,医学院的学生,从理论到实践,都有个非常好的平台。
走近医学院,尤其是附属医院旁边,你会看到很多穿着白大褂或者提着书本的学生。那感觉跟汽车学院又不同了。这里弥漫着一种更严谨、更沉静的气氛。毕竟学医是很辛苦的,需要记大量的知识,还要面对生死。医学院的学生,他们背负的可能是治病救人的使命。他们的青春,可能大部分时间都泡在图书馆和实验室里,或者在医院里实习。那种钻研劲儿,那种面对未来的责任感,是扑面而来的。而且医学院里女生比例相对高一些,校园里可能少了一点工科院校的“糙”劲儿,多了一份细腻和人文关怀。他们毕业后,很多人会留在十堰或者周边地区,成为医生、护士,守护一方百姓的健康。
其实除了这两所本科院校,十堰肯定还有一些职业技术学院什么的,比如十堰职业技术(技师)学院,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对于一个工业城市来说,这也很重要。但是说到“大学”,大家通常首先想到的还是前面那两所。它们就像是十堰高等教育的两座灯塔,虽然规模不能跟武汉那些超级大学城比,但在鄂西北这一带,它们的影响力还是挺大的。
这两所学校的学生,构成了十堰很大一部分年轻群体。你到十堰的商圈、公园,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学校周边的那些小吃街、网吧、打印店,都是围着他们转的。学生的消费力、学生的活力,给这座城市注入了好多生机。有时候你会觉得,如果没有这些大学,十堰会不会少了很多年轻人的喧嚣?会不会显得更“老成”一些?正是有了他们,这座城市才有了那么一丝丝属于年轻人的冲劲和梦想。
当然,在十堰上大学,跟在大城市肯定不一样。没有那么多的实习机会,没有那么丰富多彩的兼职,也没有那么多眼花缭乱的文化活动。有时候可能还会觉得有点“闷”。但是,小城市也有小城市的好。生活成本相对低,节奏没那么快,人情味可能更浓一些。学校里的竞争压力可能没那么变态,大家能更专注于自己的学业或者那么一两个爱好。而且,对于很多鄂西、豫西南的学生来说,十堰可能就是离家不远,又能接受本科教育的一个不错的选择。它不像武汉那么遥远,又比县城多得多资源。
你可以想象一下,一个来自山里县城的孩子,第一次来到十堰,看到汽车学院或医学院的大门,心里那种激动和憧憬。他可能就想着,我要在这里学好本领,以后改变自己的人生,或者回家乡做点贡献。这种朴素而坚定的梦想,就在这些校园里生根发芽。
所以,别小看十堰这两所大学,它们不仅仅是几栋教学楼、几个操场那么简单,它们承载着很多年轻人的希望,它们和这座城市共生共长,是这座“汽车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们培养出来的人,有的成了工程师,有的成了医生,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建设着这座城市,或者走向更远的地方。下一次你来十堰,除了看武当山、吃热干面,也不妨去汽车学院或者医学院门口转转,感受一下那种属于年轻学子的特有氛围,或许你会对这座城市有更深的理解。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