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山东的大学,那可真是不少,感觉遍布齐鲁大地,各有各的脾气和故事。真要掰着手指头数过来,得费点劲儿。不过呢,大家最常挂在嘴边、也是名头最响亮的,肯定绕不开那么几个。
首先,你随便抓个山东人问,山东大学,绝对是第一个蹦出来的名字。这老牌子,历史悠久得不得了,校区多得你可能都分不清哪个是哪个,济南就有好几个大校区,什么中心校区、洪家楼校区(那个老建筑群真是漂亮得没话说,透着一股子民国范儿)、趵突泉校区(医学类的)、千佛山校区(工科多点),然后还跑到海边青岛去建了新校区,威海也有一个校区,这布局,感觉像根章鱼的触角伸出去一样,厉害吧?山大是综合性大学,文史哲理工医,几乎啥专业都有,体量巨大,学生人数也是相当可观。你在济南城里溜达,时不时就能看到“山东大学”几个字,感觉它就是这座城市的一部分,沉甸甸的底蕴。当年填志愿的时候,山大绝对是无数山东学子的第一梯队梦想。
紧接着,提起青岛,那必须是中国海洋大学啊!听名字就知道,这是跟大海打交道的,依山傍海,校园里都透着一股子浪漫又带着点严谨的海洋气息。海大也是“双一流”,特色鲜明,那些研究海洋科学、渔业、海洋工程的专业,在国内那可是响当当的。青岛这座城市本身就自带滤镜,海大的校园环境又那么好,每年都吸引不少憧憬碧海蓝天的年轻人。你想啊,在海边上大学,吹着海风,听着涛声,是不是感觉学习都没那么枯燥了?不过别被浪漫外表骗了,海大的学术氛围也是很扎实的。
还有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虽然名字里带个“中国石油”,听起来有点硬核,但它也坐落在美丽的青岛。这是行业特色非常鲜明的大学,为国家的能源事业输送了大量人才。可能不是每个外地人都知道,但在石油石化行业里,这所学校的分量可是沉甸甸的。它不像山大、海大那样学科大而全,但在自己的领域里,那是绝对的佼佼者。
说完这几所名头最响的“双一流”或者行业翘楚,山东还有一大批实力不俗的省属重点高校。比如在济南,山东师范大学,这是培养老师的大户,校园面积挺大,绿树成荫,感觉特别有人文气息。我们当年不少同学都去了山师,毕业后好多都成了辛勤的园丁。它在师范类院校里地位挺高,不仅仅是师范类专业,其他文科、理科专业也都不错。
跟它隔得不远的,是山东财经大学,学经济、金融、会计这些热门专业的,很多都会瞄准这里。在济南乃至山东,山财的毕业生在财经领域还是挺受欢迎的,感觉就是很务实,出来就能找到对口的工作。
济南和青岛作为山东的两大中心城市,高校资源自然更集中。除了上面提到的,还有济南大学和青岛大学,这两所大学都是以城市命名,体量也很大,学科门类相对齐全,是服务于本地区乃至全省的重要综合性大学。济南大学的材料、土木、化学等学科听着挺硬核;青岛大学医科、工科、甚至人文社科都有涉及,也很综合。感觉这两所学校的学生,毕业后留在本地发展的比例挺高,是城市发展的重要人才支撑。
把目光放远一点,山东其他城市也有不少有特色、有实力的大学。比如泰安,对着泰山,有一所山东农业大学。虽然名字听着“农”,但人家的专业可不止种地养殖,生物、食品、林学等等,跟“农”相关的各个领域都有深厚的积累。泰山脚下读书,感觉空气都特别清新。
再往北走,淄博,最近因为烧烤火得一塌糊涂的地方,也有一所重要的省属高校——山东理工大学。理工类是他们的强项,为山东的工业发展输送了不少技术人才。想当年,我们对淄博的印象可能还没现在这么具象,但这所大学在那里默默耕耘了很多年。
烟台那边的海滨城市,有烟台大学和鲁东大学。这两所大学都在海边,校园环境没得说,海景房大学啊!鲁东大学原来叫烟台师范学院,后来改名成了鲁东大学,也是一所综合性大学,文科、理科、工科都有涉及。烟台大学则是由北大和清华援建的,听着这个背景就觉得不一般。这两所学校的学生,很多人毕业后会选择留在胶东半岛发展。
还有不得不提的曲阜师范大学,它有两个校区,一个在孔子的故乡曲阜,一个在海边日照。虽然有时候在网上被“调侃”(咳咳,懂的都懂),但它作为一所老牌师范大学,培养的教师遍布山东甚至全国,贡献是实实在在的。在孔圣人的家乡读书,是不是感觉特别有文化氛围?
此外,山东还有很多行业特色鲜明的大学,比如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建筑大学,山东艺术学院,山东体育学院,山东交通学院,山东财经大学(前面提过了,再强调一下其财经特色),山东警察学院等等。这些学校虽然规模可能不如综合性大学那么大,但在各自的领域里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培养着各行各业的专业人才。山东省内还有不少医学类的高校,比如潍坊医学院、滨州医学院、济宁医学院等等,为山东的医疗卫生事业输送血液。
说起来,山东的大学给我的感觉,整体来说比较实在,务实。可能不像南方一些高校那么“洋气”或者“会宣传”,但学风普遍都挺严谨的,学生也比较朴实、吃苦耐劳。你想啊,山东人嘛,骨子里就带着一股子憨厚劲儿。这种气质也或多或少地体现在了他们的大学里。没有太多花里胡哨的东西,就是安安静静地做学问,扎扎实实地教学生。
我在山东生活过一段时间,也认识不少在山东读书的朋友。听他们聊起各自的大学,虽然有吐槽食堂的,有抱怨澡堂排队的,但说到学校本身,大家心里都还是挺有感情的。毕竟,那是一段青葱岁月,是他们人生中非常重要的几年。有朋友在山师读书时,最喜欢黄昏时分在校园里散步,看篮球场上挥洒汗水;有朋友在海大,每天都去海边吹风,觉得整个世界都开阔了;还有朋友在济大,见证了学校一点点的变化和发展,那种归属感特别强。
你看,山东的大学就是这样,不像北京上海那样高校云集到让人眼花缭乱,也不像有些地方高校那么“出圈”,但它们就安安静静地在那里,承载着无数年轻人的梦想,培养着支撑这个人口大省发展的人才。从顶尖的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到各种行业特色、区域性的大学,它们共同构成了山东高等教育的版图,默默地为这片土地输送着知识和活力。
如果要来山东上大学,除了看学校的排名、专业,其实也可以感受一下学校所在的城市,它的气质、它的生活节奏,是不是你喜欢的。毕竟,大学四年,不仅仅是坐在教室里听课,也是在那个城市里生活,在那个校园里成长。每一所大学都有它独特的印记,就像每一个山东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厚道和可爱一样。这些学校的名字,不仅仅是几个字,背后是无数人的汗水、青春和故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