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大学生班会,你脑子里第一个跳出来的画面是什么?是辅导员苦口婆心地念叨规章制度,还是大家围坐一圈,嘴上附和着,手里却刷着手机的“背景音”聚会?别急着摇头,在我看来,那些表面上波澜不惊的聚会,其实可以、也应该,成为我们大学生活里真正的加油站和指路牌。它承载的内容远比我们想象的要丰富,甚至能决定你未来几年的走向和心境。
最直白的,肯定是跟学习挂钩的。别以为大学了就没人管你学习了,那可是个大坑。新生入学,专业分流,选课这事儿,每年都能搞出一部《宫心计》,多少人踩雷,多少人选了自己根本不感兴趣的课,或者错过了真正能帮到自己的神仙课程。班会就是个现成的情报站啊!它可以是学长学姐分享自己避坑经验的“吐槽大会”,教你如何科学规划学分,如何利用学校资源,甚至是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导师。它也可以是学院专业方向介绍会,帮你搞清楚“金融工程”和“经济学”到底有啥不一样,让你在迷雾重重中找到方向。别小看这些,有时候一个前辈随口一说的小技巧,就能让你少走多少弯路,少掉多少头发。
再往深里挖,未来的路呢?就业、深造,是不是你夜里翻来覆去睡不着的原因?大一到大四,每个阶段的焦虑点都不同。班会可不仅仅是发发招聘信息那么简单。它可以是邀请校友回来分享求职血泪史的“职场江湖传”,也可以是模拟面试、简历Workshop的实战演练。甚至可以请来不同行业的精英,聊聊他们的工作日常,打破我们对某些职业的固有滤镜,让你看到真实的世界。要知道,信息差在求职市场里是致命的。一个好的班会,就能帮你补齐这些信息盲区,让你不至于毕业时两眼一抹黑。
当然,除了这些硬核的,还有些润物细无声的,比如心理健康。大学生活,看着光鲜亮丽,实则压力山大。学业竞争、人际关系、情感困惑、家庭期望,哪一样都可能把你压垮。多少人在夜深人静时崩溃过,却不敢向身边人开口?班会如果能变成一个敞开心扉的“情绪垃圾桶”,或者请来专业的心理老师,教我们怎么和负面情绪和解,怎么把焦虑变成动力,怎么识别抑郁症的早期信号,那简直是功德无量。甚至可以组织一些轻松的心理游戏,让我们在欢声笑语中,学会更好地认识自己,接纳自己。这不是虚头巴脑,这是真真实实的“救命稻草”。
还有呢,生活技能和安全教育。别笑,多少大学生第一次离家,连灯泡都不会换,衣服攒一周才洗,更别提每月月初就花光生活费的“月光族”了。这些“生存技能”,班会完全可以拿出来好好说道说道。怎么合理规划收支?怎么辨别电信诈骗、校园贷这些明枪暗箭?遇到紧急情况如何自救?这些内容,远比你想象的更重要。一个靠谱的班会,就该给大家普及这些“生存法则”,让你在这座城市里,不至于傻乎乎地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
格局再大一点,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的塑造。我们不能只做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对不对?大学不仅仅是学习知识的地方,更是培养公民意识、独立思考能力的熔炉。班会可以组织大家讨论社会热点,比如环保议题、贫富差距、人工智能的伦理挑战,激发我们对公共事务的思考,形成自己的独立判断。甚至可以组织一些志愿活动,让我们走出象牙塔,真真切切地去感受这个世界,用自己的微薄之力去改变它。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也许比任何一门课程都要深刻,它塑造的是你未来的人格底色。
别忘了,大学还是个社群。很多人抱怨大学里交不到真朋友,班级缺乏凝聚力,毕业了都认不全同学。班会完全可以设计成各种破冰游戏,或者以小组形式完成一些创意项目,培养大家的团队协作能力,让大家从手机屏幕里抬起头,看看身边这些鲜活的、有趣的灵魂。它可以是分享兴趣爱好的“个人秀”,也可以是探讨共同烦恼的“深夜卧谈会”。当大家有了共同的经历和回忆,班级的凝聚力自然就来了。这种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对你未来的职场和生活都大有裨益。
说到底,班会不应该只是辅导员的“一言堂”,也不应该是我们应付了事的“打卡”。它应该是一个双向奔赴的过程。作为学生,我们得主动去争取,去提需求。想听哪方面的内容?想邀请哪位嘉宾?完全可以主动向班委、向辅导员提出。如果大家的需求够强烈,内容够具体,谁会拒绝呢?
而作为组织者,我觉得,就不能老是板着一张脸,照本宣科。要接地气,要有趣味,要有干货。可以搞一些主题辩论赛,请来优秀的学长学姐、校友分享他们的“私家秘籍”,甚至是一场脱口秀,用轻松幽默的方式来探讨那些沉重的话题。形式活泼一点,内容多元一点,参与感强一点,班会自然就不会是“鸡肋”了。
想象一下,如果每一次班会,都能让我们有所思、有所得、有所乐,那该多好?它不再是每月一次的例行公事,而是我们期待的“充电时刻”。在这里,我们能听到前辈的真知灼见,能找到解决迷茫的钥匙,能认识志同道合的朋友,甚至能被某个观点瞬间点亮,改变你的人生轨迹。那将是多么有价值的大学记忆啊!
所以,下次再听到“开班会了”这几个字,别再下意识地叹气了。不妨换个角度,把它看作一个未知的宝藏盒。你永远不知道里面会藏着什么惊喜,也许是一次醍醐灌顶的顿悟,也许是一个帮你避坑的忠告,也许是一段意外的友情。关键在于,我们有没有那份好奇心和参与感,去打开它,去挖掘它。毕竟,大学这几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每一分每一秒,都值得我们用心去体验,去充实那些真正有意义的东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