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濮阳这地方,有多少大学?掰着指头数数,目前真正能叫得上号、承担高等教育重任的,其实也就那么两所:一所是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另一所呢,是近些年才“升格”的濮阳工学院。嗯,对,就这两家,担负着龙都高等教育的几乎所有希望和未来。你可能会问,这数量,是不是有点少得可怜?是啊,我心里也常常这么想,甚至感到一丝丝的遗憾和不甘。
说起濮阳这座城市,历史悠久,“中华帝都,颛顼故里,黄河之滨,龙的故乡”——这些名头响亮得很,随便拿出一个都能让人心潮澎湃。可是,再看看高等教育这块儿,心里就有点犯嘀咕了。从小到大,身边那些学习顶尖的同学,他们的目标几乎无一例外都是远方,郑州、北京、上海、武汉……越是外面“有名字”的大学,越是他们的心之所向。留在本地上大学?那似乎是退而求其次的选择,甚至是无奈之举。这其实也是绝大多数二三线城市所面临的困境吧?人才的净流出,教育资源的相对匮乏,仿佛形成了一个无解的循环。
先说说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吧。这所学校,你别看它名字带着“职业技术”几个字,但在濮阳本地,它可是老牌劲旅了。可以说,它是我们这座城市高等教育的根基,也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主力军。想当年,多少濮阳的孩子,或者周边县市的学子,通过它走上社会,成为工厂里的技术骨干,企业里的操作能手,或者服务行业的中坚力量。它的专业设置,也大多紧贴地方经济发展需求,比如什么机械制造、电气自动化、现代农业技术、护理等等,都是实打实的“饭碗专业”。
我有个表弟,高考成绩不理想,分数线够不上普通本科,但他对手工活特别感兴趣,尤其喜欢拆装机械。家里人愁眉苦脸的时候,他自己倒是特别有主意,毅然决然地报了濮阳职业技术学院的数控专业。毕业后,他没多久就在本地一家装备制造企业找到了工作,从基层干起,现在已经是车间里的技术骨干了,收入不错,也很有成就感。每次聊起,他都说,在职院学到的都是真本事,上手就能用,不像有些大学,学了一堆理论,毕业了还得从头开始学技能。你看,这就是职业教育的魅力,它接地气,它务实,它真真切切地为社会输送着实用型人才。它的存在,让那些对学术研究不那么感冒,却渴望一技之长的年轻人有了更明确的方向。它就像一个巨大的“孵化器”,为濮阳的工业、农业、服务业源源不断地输送着新鲜血液。
再来说说濮阳工学院。这是个有点“励志”色彩的故事。它前身其实也是濮阳职业技术学院的一部分,后来独立出来,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在2020年成功升格为一所本科院校,正式更名为濮阳工学院。这在濮阳人看来,可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要知道,多少年了,我们濮阳人盼望着能有自己的本科大学啊!那种心情,就像久旱逢甘霖,又像在荒漠中看到了一片绿洲。
工学院的升格,意味着濮阳终于有了第一所正儿八经的普通本科高校。虽然它依然以工科为主,专业设置偏重于工程技术领域,比如化学工程与工艺、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等,但它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增加了几个本科专业。它标志着濮阳在高等教育的版图上,终于有了一块更具分量的地标。它能吸引一部分想在本地深造的优秀高中生,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人才外流的压力。试想一下,如果你考上了一所本科院校,又能在自己的家乡读书,享受家里的温暖,这对于一些家庭来说,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然而,喜悦之余,我们也不得不面对现实。濮阳工学院虽然是本科了,但它的规模、它的学科门类、它的科研实力,与那些老牌的“211”“985”大学,甚至与省内其他地市的综合性大学相比,差距依然巨大。它还很年轻,还需要时间去沉淀,去发展。现在的它,就像一个刚学会走路的孩子,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每一步都承载着这座城市沉甸甸的期待。
我常常在想,为什么濮阳这样的城市,经济总量不差,人口基数也不小,却在高等教育资源上显得如此“贫瘠”?难道仅仅是历史的惯性使然吗?我想,这背后有深层次的原因。首先,高等教育的投入是巨大的,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优秀的师资力量和完善的科研平台。对于地方财政来说,这无疑是一笔沉重的负担。其次,人才的竞争是激烈的,高水平的教授、科研人员往往更倾向于去大城市、去知名院校,濮阳在吸引和留住人才方面,确实面临不小的挑战。再者,区域高等教育的布局,往往是由省里统一规划,我们这些地方城市的话语权,可能相对有限。
但即便如此,我们对濮阳的大学梦从未停止。我清晰地记得,多年前市里就提出过要建设“大学城”的构想,要引进更多高校来濮阳办学。虽然目前看来,这个梦想还在路上,走得异常艰辛,但那种对知识的渴求,对人才的渴望,对城市未来的期盼,是真真切切存在于我们每个濮阳人心里的。我们渴望看到更多充满活力的大学生在濮阳的校园里穿梭,渴望看到他们的创新思想在这里碰撞出火花,渴望看到这座古老的城市因为年轻血液的注入而焕发出勃勃生机。
高等教育的兴衰,往往与一座城市的命运紧密相连。有了一流的大学,才能吸引和培养一流的人才;有了源源不断的人才供给,才能支撑起城市的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反之,如果高等教育乏力,人才必然外流,城市发展就会失去最核心的驱动力。这绝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活生生的现实。
所以,当我们谈论“濮阳有哪些大学”的时候,我们不仅仅是在数数,更是在思考这座城市的未来,在审视我们自己的短板,在规划我们未竟的梦想。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培养着我们的“手艺人”,让城市有了实干的底气;濮阳工学院承载着我们的“本科梦”,为城市添了一抹亮色。它们都是宝贵的,都是值得我们骄傲和珍惜的。但同时,我们也希望,也期待,在不远的将来,濮阳能够拥有更多元、更全面、更具竞争力的大学。也许是医学院,也许是师范大学,也许是综合性大学……让更多的濮阳孩子能在家门口,接受到更高水平的教育,也能吸引更多外地的优秀学子选择濮阳、爱上濮阳、留在濮阳。那一天,我相信,濮阳这座古老的龙都,一定会因为教育的腾飞而展现出更加磅礴的生命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