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问题问得,每次听到都忍不住想笑,又有点替深圳大学“委屈”——“深圳大学有哪些大学?”朋友,你这问法,就像问“清华大学有哪些大学”一样,有点把概念给绕进去了。直截了当地告诉你吧:深圳大学,她就是一所大学,独立的一所大学,不是什么大学的联盟,也不是哪个大学的下属机构。 就一个,完完整整、独一无二的“深圳大学”!
当然啦,我知道你为什么会这么问。多半是你感受到了深圳这座城市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觉得大学数量多得有点数不过来,所以脑子里自然而然就出现了一种“深圳大学是不是像个集团公司,旗下有很多子公司”的错觉。不怪你,这几年深圳在高等教育这块儿的“狂飙突进”,确实挺让人眼花缭乱的。但我们得先把最基本的事实理清楚:深圳大学,就她自己。她自己就是深圳高等教育的拓荒者、奠基石,也是那个一路摸爬滚打、看着深圳一步步从荒芜走向繁华的中流砥柱。
想想看,那可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特区刚刚设立,一切都百废待兴。当年的深圳,一片荒滩渔村,哪有什么像样的大学?教育资源极度匮乏。可这座城市,骨子里就流淌着“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的血液。没有大学怎么办?那就自己建!而且是“集全国之力办特区大学”——那真是个史无前例的创举。北大的援建,清华的援建,人大的援建,那是真金白银、真心实意地往里砸资源、送人才。所以说,深圳大学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她的不凡和独特的使命。她不光要教书育人,更要为这个年轻的城市提供人才支撑、智力支持,甚至成为特区精神的具象化体现。
我记得以前去深大校园,那种感觉真是与众不同。不像那些动辄百年历史的老牌学府,深大总透着一股子年轻的朝气和活力。校园里,荔枝林郁郁葱葱,光影斑驳,到处都是青春的面孔。图书馆里永远坐满了人,自习室一位难求;运动场上,汗水挥洒,充满了力量。那种“来了就是深圳人”的城市口号,在深大校园里体现得淋漓尽致。它仿佛在告诉你:在这里,没有那么多论资排辈,只要你有能力、有想法,就能找到自己的舞台。深大毕业的学生,很多都直接投身到深圳的经济建设中去,他们是这座城市发展最直接的参与者和见证者。你说,这样一所“生于斯长于斯”的大学,能不带着深圳这座城市的独特气质吗?她就是深圳的教育名片,是深圳人引以为傲的“自家孩子”。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深圳大学就一所,为什么大家会产生这种“深圳大学有很多大学”的错觉呢?这就要说到深圳高等教育的多元化发展策略了。是的,深圳大学是深圳的亲生骨肉,但深圳这座城市,从来都不是一个“独宠一人”的主儿。她太需要人才了,简直是求贤若渴,如饥似渴。仅仅依靠深大,远远满足不了这座国际大都市对高端人才和科研创新的庞大需求。于是,深圳开始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引凤筑巢”之路。
你们看,这几年,深圳简直是大学建设的“超级加速器”!
首先冒尖的,是那些“异地办学”的先行者们。比如,赫赫有名的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它们可不是随便弄个牌子,而是真刀真枪地把北大、清华的顶尖学科、师资力量搬到了深圳。你去北大深研院,会发现那里的学术氛围,跟燕园、清华园简直一脉相承,甚至因为地处特区,多了几分创新创业的锐气。再比如,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也是哈工大本部在深圳的延伸,工科实力那叫一个杠杠的,为深圳的工业制造和科技创新输送了大量人才。还有大家耳熟能详的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那是将香港中大享誉世界的通识教育和国际化视野,原汁原味地引入深圳,短短几年,就成了无数高分学子追逐的热点。这些大学,虽然在名字上带着“深圳”二字,但其办学主体和品牌,依然归属于它们在异地的本部。它们是深圳高等教育版图上亮眼的“外援”,极大地提升了深圳的学术能级和国际影响力。
接着,是那些“横空出世”的新锐力量。这里面最让人惊艳的,莫过于南方科技大学(SUSTech)了。她不像深大那样有历史积淀,也不像那些名校分支那样自带光环。南科大几乎是在一片白纸上重新绘就的。她从一开始就目标明确:打造一所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走的是“体制机制创新”的路子。教授治校,学术先行,招生方式也大胆改革。短短十几年,南科大就以火箭般的速度崛起,在量子科学、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屡出成果,真正做到了“小而精,高而强”。她代表了深圳在高等教育领域最激进、最前瞻的探索。
还有呢,像深圳技术大学,它的定位就更偏向应用型,培养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为深圳的产业升级提供“对口”的人力资源。未来,我们还会看到更多新的大学在这里落地生根,比如深圳海洋大学,那是要补齐深圳作为海洋城市在海洋科学领域的短板;还有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筹),也是瞄准了科技前沿,要建成“小而美、高水平、国际化”的精品研究型大学。
所以你看,当人们提到“深圳大学”的时候,脑子里可能确实会浮现出这些林林总总的大学名字。这其实是一种美丽的误会。深圳大学是深圳的“长子”,她一直在那里,坚守着本土教育的阵地,培养着深圳自己的各类人才。而其他的大学,无论是“外援”还是“新星”,它们都在深圳这片创新热土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共同构筑起一个丰富多元、生机勃勃的深圳高等教育生态圈。
这个生态圈,真是让人既兴奋又有点感慨。兴奋的是,深圳不再是那个“文化沙漠”了,她在以惊人的速度补齐高等教育的短板,而且走得还不是寻常路,是一条充满深圳特色的“高等教育发展之路”——效率优先,目标导向,创新驱动。感慨的是,每一所大学的落地,都意味着巨大的投入和不懈的努力,它们不仅仅是几栋教学楼、几个实验室,更是一座城市对未来的投资,对人才的渴求,对创新驱动发展的坚定信念。
所以下次,再有人问你“深圳大学有哪些大学”的时候,你可以笑着告诉他:“深圳大学就一个,她是我们深圳人自己的大学,是特区精神的见证和传承者!至于深圳还有哪些大学嘛,那可就多了去了,每一所都有她的故事,都有她独特的魅力和贡献,共同撑起了深圳这座创新之城的教育脊梁!” 这不就说清楚了吗?这就是深圳,一个永远在奔跑、永远在进化的城市,连大学都在以一种“深圳速度”在成长、在迭代。身处其中,感觉真是既幸运又充满挑战,每一天都能感受到这座城市脉搏的强劲跳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