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大学啊,说起来总是一堆名字在脑子里打转,每个都有点不一样的味道。不像有些城市,大学可能就那么一两个特别拔尖儿的,济南这儿,感觉是“一群”大学扎堆,各有各的精彩,也各有各的难念的经。真要掰着指头数,或者非得给个“回答”的话,那肯定是长长一串:
首先跳出来的绝对是山东大学,这个没跑,妥妥的门面担当。接着是名字里就带着城市印记的济南大学,感觉特别亲切。还有培养未来园丁的山东师范大学,跟钱打交道厉害的山东财经大学,工科实力派齐鲁工业大学(现在是山东省科学院了,名字长了点,但实力没打折),盖房子修路的山东建筑大学,老祖宗智慧的继承者山东中医药大学,搞艺术的山东艺术学院和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练体育的山东体育学院,跟交通运输有关的山东交通学院,穿制服的山东警察学院,有点特殊背景的山东青年政治学院,还有个山东管理学院。你看,这一下子就本科院校都十好几个了,这还没算那些专科高职呢,像济南职业学院、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啥的,那也都是学生一大堆、挺有名的。
说起这些学校,每个学校在我心里都有点不一样的画面和感觉。
就拿山东大学来说吧,唉哟,这个学校太庞大了,感觉就像一棵根系发达的老树,枝繁叶茂,但分布得也挺开。洪家楼那边的老校区,那个哥特式的教堂,你别说,真是漂亮得不像话,尤其是傍晚,夕阳洒在红砖墙上,旁边是老图书馆,那种厚重感,那种历史沉淀下来的味道,走在里面真觉得好像穿越回去了似的。中心校区呢,现代建筑多一些,但还是透着股子名校的底气。千佛山校区,以前是山工大,理工科的气息特别浓,感觉学生都特实在。趵突泉校区是医学院的地盘,总觉得空气里都带着一股淡淡的消毒水或者药味儿(哈哈开玩笑啊)。还有兴隆山校区,新一些,地方大。山大给我的感觉就是个大家长,历史太久远了,底蕴深厚得不得了,学生多得像潮水,专业也是五花八门,啥都有,牛人更是扎堆儿。但可能因为太大了,有时候又觉得它有点“大而化之”,就是那种体量太庞大带来的距离感?不过毋庸置疑,山东大学在济南教育界,乃至全国,那都是响当当的金字招牌。
然后是济南大学,这个学校的名字直接就跟城市绑在一起,感觉特别接地气,就是济南土生土长的孩子一样。以前在市里有好几个校区,挺分散的,现在大部分都搬到长清那个大学城去了。说起长清校区,那个大啊!刚去的时候能把你转晕,感觉都能在里面跑马拉松了。济大这几年发展挺快的,感觉学校风格很务实,学科门类也挺全的,工科、文科、理科、管理、艺术啥都有。学生也特别多,很有活力。说起济大,脑子里立马就能跳出长清大学城门口那条街的画面:各种小吃摊、打印店、格子铺、廉价理发店,那才叫人间烟火气,学生们放学了乌泱泱地往那边去,吃个炒饭、买点小东西,特别有生活气息。济大就像是济南这个城市的一个缩影,踏踏实实、努力向上。
再说说山东师范大学,这可是培养老师的摇篮。学校就在千佛山脚下,离山大千佛山校区不远。校园环境挺好的,绿树成荫,感觉特别安静、雅致。师范类的氛围很浓,感觉学生们都自带一股子书卷气或者文艺范儿,说话轻声细语的。当年我们考试或者路过山师,总觉得那里的学生跟别处有点不一样,可能是未来要站在讲台上的人自带的那种气场吧。教育学、文学之类的专业那是他们的王牌。
还有山东财经大学,以前在舜耕路那边,地方不大,感觉总是挤挤的,但人气挺旺。现在大部分也都搬到长清去了。财经类院校嘛,听名字就觉得出来的人都特别“精明”?哈哈,是说脑子转得快,会算账。金融、会计、统计这些专业是他们的招牌,感觉学校出来的学生都自带一种商业精英的气质,西装革履的(当然这是刻板印象啦)。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这个合并之后感觉一下子上了一个台阶,科研实力明显增强。主要也在长清。名字一听就觉得是工科强校,各种实验室、工程中心的感觉。
山东建筑大学,在凤鸣路那边,位置有点偏远。不过嘛,人家专业牛啊,建筑、土木工程这些是他们的特色和优势。我总脑补他们校园里是不是到处都是各种建筑模型、工地缩影啥的?校门口那马路修得特别宽,感觉是不是提前给未来的道路桥梁工程师们练手用的(又不正经了)。
山东中医药大学,也在长清。学中医药的,总觉得校园里会飘着一股淡淡的药草味儿,哈哈。感觉学中医的同学都挺沉静、挺有钻研精神的,毕竟是跟老祖宗的智慧打交道。
山东艺术学院和山东工艺美术学院,这俩我总喜欢搁一块儿说,它们都在文东路附近,离得不远,周围的艺术氛围特别浓厚。这俩学校可能不像综合性大学那么“大”,但感觉校园更精致,更有调调。学生们个个都个性十足,穿着打扮都跟普通大学生不太一样,很有自己的风格。学校周边的小店也特别有意思,各种文艺范儿、小清新或者带着点奇奇怪怪的艺术品。去那边转转,感觉都自己都沾染了点艺术气息。
还有山东体育学院,在世纪大道那边。这个就不用说了吧,校园里估计到处都是各种运动场、健身房,学生们都是阳光健硕的,感觉活力四射,嗓门都比别人大(开玩笑)。
其他的像山东交通学院、山东警察学院、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山东管理学院,也都是各有各的特色和专攻方向。山警院嘛,听名字就感觉有点神秘感,学生们都很精神,未来是要保卫人民安全的。山青政以前觉得是团校背景,有点特别。
说到底,济南的大学,跟济南这座城市一样,都带着一种实在、不张扬的气质。它们不像沿海城市那样光芒四射,但都扎扎实实地在这里生根发芽,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很多学校现在都往长清那个大学城搬,长清现在都快成了一个小城市了,学校多、学生多,各种配套也都慢慢起来了。虽然离市区远了点,但生活还是很方便,尤其是外卖,简直是长清大学城学生们的生命线(笑)。不过也感觉有点割裂感,学生的活动范围和生活圈子很大程度上就限定在大学城里了,不像以前在市里,随便一溜达就能到泉城路、芙蓉街啥的。
济南这座城市,因为有了这些大学,才显得更有活力,更年轻。每年有多少来自五湖四海的学生涌入这座城,又有多少在这里度过了他们最宝贵的青春,然后选择在这里扎根,或者带着济南的印记走向全国各地。大学不仅仅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它们是城市的心跳,是人才的蓄水池,是创新思想的源泉。趵突泉、大明湖、千佛山,这些是济南的标志,但这些大学校园里那些青春的面孔、那些思想的碰撞、那些图书馆里的灯光,也是济南不可或缺的、而且是不断焕发生机的风景线。
每一个曾在济南上过学的人,心里都有那么一两个属于自己的母校名字,还有那些年少轻狂、无忧无虑的日子,都深深地印在了这座泉水之城里。那些校园里的梧桐树,教学楼里带着回声的走廊,拥挤得快要把人挤扁的食堂,深夜里依然亮着灯的自习室,操场上挥洒的汗水,第一次谈恋爱的小路……所有这些,构成了独一无二的济南的大学记忆。它们不仅仅是一串名字,它们是一段段有血有肉的青春故事,是无数人梦想启航的地方。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