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社团?哎呀妈呀,这问题要是真掰开了揉碎了说,那可真是能写本书出来。种类嘛,简直是多到能让你眼花缭乱,甚至能让你怀疑是不是进了什么奇奇怪怪的“大学社团博览会”。你想得到的,想不到的,多半都有。
刚进校那会儿,赶上百团大战,学校广场上、主干道边,那是人山人海,锣鼓喧天(夸张了点,但气势真不差!)。各种五颜六色的招新横幅拉得跟万国旗似的,各个社团的学长学姐们嗓子都快喊哑了,就为了把你拉到他们那个小小的摊位前,塞给你一张印得可能有点粗糙但设计感十足的传单。那感觉,怎么说呢,就像是突然掉进了一个巨大的万花筒,每个碎片都闪着光,都在跟你招手:“来我这儿玩儿呀!来我这儿酷炫呀!”
具体有哪些?这怎么可能穷尽呢?但可以大概分分类,给你个概念。
先说学术类的吧。别以为大学社团都是玩儿的,严肃起来,那真是正经得很。各种专业协会是标配,比如计算机协会、土木工程协会、英语角、数学建模协会啥的,这些通常跟你的专业挂钩,能帮你更深入地学习,认识同专业的大牛师兄师姐。还有些是跨专业的,像辩论社,那口才、那思维,平时看着挺普通一人,一上辩论台,气场两米八。再比如模拟联合国,穿上西装,扮演各国代表,讨论国际大事,那可真是范儿十足。这些社团,有时候参加活动比上课还烧脑,但也真能学到东西,是那种书本上学不到的实战。
然后是兴趣爱好类的,这块儿就更五花八门了。你想想你平时喜欢啥,大学里大概率都有对应的社团。音乐类的有各种乐队(摇滚、民谣、爵士,甚至可能还有民乐)、合唱团;舞蹈类的从街舞、现代舞到古典舞、民族舞;戏剧类的有话剧社、音乐剧社;艺术类的有书画协会、摄影协会(这个贼火!谁不想拍点好看的照片发朋友圈?)、动漫社(cosplay啥的,年轻人多得是这爱好!);还有什么棋牌社(围棋象棋扑克杀人游戏,应有尽有)、电影协会、美食社(听着就流口水!)、推理社(据说能玩得很本格!)。这些社团,氛围通常比较轻松,大家因为共同的热爱聚在一起,一起嗨,一起产出点什么。在这里,你更容易找到灵魂伴侣,那种跟你臭味相投、一点就通的朋友。
再来体育类的,这更不用说了。传统的篮球队、足球队、排球队、乒乓球队、羽毛球队,这些都是基础操作。酷一点的可能有街舞社(虽然也算舞蹈,但感觉更偏运动范儿)、瑜伽社、轮滑社,甚至有些学校还有攀岩社、户外运动社。想流汗?想锻炼身体?想跟人组队打比赛?体育类社团绝对是你的好去处。那荷尔蒙爆炸、热血沸腾的场面,在场边看看都觉得带劲。
还有实践类和公益类的。这块儿比较接地气,也比较能锻炼组织协调能力。比如志愿者协会,定期组织去养老院、福利院服务,或者搞环保活动、支教。这种社团,参与进去能让你感觉自己做了点有意义的事情,心里暖暖的。创业实践协会呢,听着就挺“高大上”,可能是组织创业比赛、讲座,或者真的拉个小项目试试水。还有模拟面试、职业发展协会,帮你提前接触社会,了解职场。这些社团,虽然可能没那么“玩儿”,但很磨人,很锻造人。
当然,除了这些大类,还有很多奇奇怪怪、小众但有趣的社团。比如观星社、天文社、地理社、宠物爱好者协会、甚至可能有什么方言研究社、冷知识分享社……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大学里组不起来的。
话说回来,社团这玩意儿,最大的价值到底在哪儿?
不仅仅是让你有个地方玩或者学点技能。它是大学生活里一个巨大的熔炉,把你这个从家里、从高中脱胎换骨出来的新个体,扔进去再重塑一遍。
首先是社交。你想想,一个班里可能几十号人,但能成为真正朋友的,也许就那么几个。但在社团里,你和一群跟你有着相似兴趣或者目标的人聚在一起,共同经历一些事情(比如一起筹备活动到深夜,一起出去玩,一起为了某个目标奋斗),这种羁绊来得更快,也可能更牢固。很多人大学里最好的朋友,都是在社团里认识的。甚至是未来的另一半,据说社团里找对象的几率也挺高的,毕竟有共同话题嘛!
然后是成长。别小看社团里做的事情,那可都是真刀真枪的锻炼。组织一次活动,你需要策划、找场地、联系人、拉赞助、写文案、做宣传、现场执行……这哪一步不需要沟通能力、组织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当你在社团里担任个什么职务,哪怕只是个干事,你需要跟不同的人打交道,学习怎么协调资源,怎么把想法变成现实。这些能力,可能比你在课堂上背公式、听讲座有用多了,是将来进入社会非常宝贵的财富。我见过太多同学,高中时内向得要命,进了社团被“逼”着上台讲话、组织活动,几年下来,整个人都脱胎换骨,变得自信大方。
还有就是发现自己。有时候你以为自己喜欢什么,或者擅长什么,加入社团后才发现,“哎呀,原来我在这方面还挺行的!”或者“这个我以为我喜欢,结果完全不是那么回事!”社团提供了一个低成本试错的平台。你可以在这里尝试不同的角色、不同的活动,去探索自己的兴趣边界、能力极限。你可能会发现自己有领导天赋,或者是个优秀的执行者,或者只是个默默做事的“螺丝钉”,但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和价值。
当然,社团也不是完美的。有些社团可能只是个“名”,没什么实际活动;有些内部可能有权力斗争或者人情复杂;有些活动可能占用太多时间,影响了学习。所以,选择很重要。不要一股脑儿报一大堆,看哪个名字好听就去。得花点时间了解社团的实际活动、成员氛围、核心价值。选一两个真正感兴趣、真正能投入、真正有收获的社团,深度参与进去,比浅尝辄止报十个要强得多。
对我个人而言,大学里的社团经历,绝对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它不仅仅是课余时间的消遣,它是我青春最热血、最迷茫、最快乐、也最跌跌撞撞的一段旅程的重要载体。那些一起并肩作战的伙伴,一起熬夜赶方案的咖啡,一起在舞台上紧张的心跳,一起在活动成功后击掌欢呼的瞬间,都是大学里最鲜活、最深刻、最值得回味的记忆碎片。很多年以后,也许你忘了某个教授的名字,忘了某门课的具体内容,但你一定不会忘记,你在社团里燃烧过的热情,和那些陪你一起疯、一起闯的伙伴。
所以啊,各位在校的或者即将步入大学的朋友们,别犹豫了,去加入社团吧!去闯一闯,去折腾折腾,去体验一把那种为了热爱或者某个目标而全力以赴的感觉。那里有无限的可能性,有意想不到的风景,有能让你闪闪发光的舞台。它是大学生活里,最值得你投资、也最不会让你后悔的一件事。相信我,等你毕业很多年,回想起大学时光,嘴角上扬的那个画面,多半是和社团里的那些人,那些事,那些汗水与欢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