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厦门大学有哪些?这个问题嘛,真要掰开了揉碎了说,那可太多了,多到像厦大校园里的凤凰花,开起来漫山遍野,一时半会儿哪能数得清?它不仅仅是一所大学,更像是一整个世界,或者说,是一段独一无二的体验。
首先,最直观的,它有无敌的风景。你去过吗?如果没去过,想象一下:学校就建在海边,前面是沙滩,后面是山。你说这配置,哪个大学能比?走出校门就是白城沙滩,可以直接脱了鞋踩沙子,听海浪声。校园里面呢,有波光粼粼的芙蓉湖,湖边垂柳依依,有人散步,有人看书,有人发呆。再往里走,还有被戏称为情人谷的思源谷,那真是幽静又神秘,雨后去走走,空气里都带着植物和泥土的清新。上弦场那个足球场,旁边就是大海,踢着球一抬头就是海天一色,你说这踢的哪是球啊,踢的是浪漫,是青春!它有的这份美,是刻在地理坐标里,也是刻在每一个到过的人心里。
再来,它有一种特殊的味道,带着历史沉淀的香气。厦门大学不是随便建的,它是南洋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倾尽家财创办的。这背后是一个老人家的赤子之心,他觉得国家要强盛,教育是根本,于是有了厦大。所以,走在校园里,你不仅仅是走在现代大学的校园,你也是走在一段厚重的历史里。那些嘉庚风格的建筑,红瓦飞檐,廊柱气派,它们静静地矗立在那里,本身就是无声的讲述者,告诉你这所学校从哪里来,带着怎样的初心。那种带着南洋风情的建筑风格,跟周围的蓝天碧海绿树特别搭,仿佛时间在这里都慢了下来。它有的这种历史感和人文情怀,是很多年轻大学模仿不来的。
说到建筑,这本身就是厦大“有”的一大亮点。不仅仅是那些老的嘉庚楼群,比如群贤楼群、建南楼群、芙蓉楼群,它们是厦大的标志,你去哪儿找这么成片又这么有特色的老建筑?而且这些楼现在还在用,不是摆设。在这样的教室里上课,在这样的图书馆里看书,感觉都不一样。红砖墙,绿色的琉璃瓦,高高的拱门,随便拍一张都是风景,都是故事。它有的这种建筑美学,是独树一帜的。
然后,厦大有的是它的学术氛围和学科特色。虽然风景好容易让人忘了它首先是所大学,但它确实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海洋科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化学、统计学……很多学科都很有名气。你别看校园里好像总是游人如织,但在图书馆里、在自习室里、在实验室里,那种勤奋和钻研的劲头一点儿都不少。老师们很多都是各自领域的专家,能在这里读书,能跟这些老师学习,本身就是一种幸运。它有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追求卓越的精神。
当然,厦大还有的是青春、活力和浪漫。毕竟是大学校园嘛!芙蓉餐厅三楼墙壁上那些涂鸦,是学生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上弦场夜晚的灯光下,有人在跑步,有人在排练;芙蓉湖边总能看到一对对手牵手散步的身影;草坪上有人弹吉他唱歌;各种社团活动层出不穷。这里有最纯粹的友情,有最懵懂的爱情,有对未来的无限憧憬。那种迎面扑来的青春气息,是厦大最生动的部分。它有的这份朝气,让这个百年老校永远年轻。
不过呢,也得提一句,厦大现在也“有”很多游客。因为它太美了,成了著名的景点。每天都有大量的游客进来参观,尤其是周末和节假日。这让作为学生的我们有时候会觉得,自己的校园怎么像个公园似的?走到哪儿都是人,拍照的,喧哗的。这也是厦大现在面临的一个挺特别的“有”。它有的这种“网红”属性,带来了关注,但也带来了一些管理上的挑战和体验上的微妙变化。但反过来想想,这不正说明它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吗?
最后,厦大最深层也最核心的“有”,是它的校训——“自强不息,止于至善”。这不是简单八个字,是融入了陈嘉庚先生的办学理念,也是一代代厦大人共同的精神追求。自强不息,是那种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无论顺境逆境,都要努力向上;止于至善,是追求极致、精益求精的态度,在学业上、在工作上、在做人上,都要力求最好。这种精神,是厦大最宝贵的财富,也是它真正“有”分量的东西。它有的这份精神内核,让它不仅仅是一个物理空间,而是一个有灵魂的共同体。
所以你说厦门大学有哪些?它有山有海,有老建筑有新大楼,有历史有未来,有学术有青春,有浪漫也有游客,更有自强不息的精神。它有的,是那种融自然美、人文美、历史美、青春美、学术美于一体的独特气质。这种气质,用文字其实挺难完全描绘的,得你亲自去了,去走一走,看一看,坐下来感受一下那里的海风,听听南普陀寺的钟声(厦大就在南普陀旁边),或者只是坐在芙蓉湖边发个呆,你才能真正体会到厦大“有”的到底是什么。它有的,是一种难以言说的魅力,一旦接触,便会留下深刻的印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