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景德镇的大学,脑子里第一个跳出来的,百分之九十九都是那个带着浓浓泥土芬芳和窑火气息的名字——景德镇陶瓷大学。嗯,没错,这是绕不开的,也是这座城市最独特的一张高等教育名片。除了它呢?还有景德镇学院,也是本地一所重要的综合性本科院校。基本上,这就是景德镇高等教育格局里的两大主角了,尤其前者,那真是独步天下,别无分号。
你想啊,一个城市的名字,就跟一种材质、一门手艺、一段历史紧密地焊在了一起,这本身就是件挺魔幻的事儿。景德镇,陶瓷。陶瓷,景德镇。来了这里,空气里都好像飘着细细的瓷粉,能闻到高岭土的味道。所以,它的大学,尤其是那个陶瓷大学,自然而然就成了所有关注景德镇的人,特别是对艺术、对手工艺、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点念想的人,心里的一处地标。
景德镇陶瓷大学,这名字一听就霸气,也精准得可怕。它可不是啥泛泛的艺术学院,也不是啥综合性大学里头一个不起眼的陶瓷系。人家是正儿八经的、以陶瓷为核心的大学,而且历史老长了,可以追溯到上世纪的陶瓷专业学校。想想看,建国初期百废待兴,专门设立一个学校来研究、传承和发展陶瓷这门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这眼光,这气魄!
我在景德镇待过一段时间,去过陶瓷大学的校园,感觉跟国内很多大学都不太一样。怎么说呢?少了一些大城市高校的喧嚣和浮华,多了一种沉静、一种专注。校园里你能看到背着画板的学生匆匆走过,能听到从某个工作室里传来的机器打磨声,或者远远飘来的烧窑柴火味儿(好吧,现在很多是气窑电窑了,但那种感觉还在)。他们的教学楼、工作室,甚至连路边的小景,可能都跟陶瓷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里的学生,真的就是泡在泥巴、釉料和火焰里的。他们的专业课,不仅仅是理论,更多的是实践,是亲手去感知泥土的温度,去理解釉料的变幻,去体验高温烧制的奇妙与不可控。失败是常态,可能辛苦拉坯、精心装饰的作品,出窑时却因为各种原因成了废品。但正是这种一次次的尝试、一次次的失败与成功,才真正淬炼出他们对陶瓷的理解和热爱。这种教育方式,在这种特殊的城市里,显得尤为珍贵。它不是批量生产理论家,而是培养真正懂陶瓷、能做陶瓷、能创新陶瓷的传承者和创造者。
别以为陶瓷大学就只学怎么做碗做盘子。那太小看它了。人家的专业设置可宽泛了,除了传统的陶瓷艺术设计、雕塑、日用陶瓷设计这些,还有陶瓷材料科学与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方向就是陶瓷)、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跟陶瓷装备有关的),甚至还有美术学、设计学理论、工业设计等等。这些专业,有些是直接服务于陶瓷产业的,有些则是跟陶瓷艺术紧密相关的支撑学科。它是一个围绕“陶瓷”这个核心,构建起来的,从材料、工艺、装备到艺术、设计、理论的完整教育体系。牛不牛?真挺牛的。
这里的老师,很多本身就是著名的陶瓷艺术家、工艺大师,或者在陶瓷材料、技术领域有很深造诣的专家。他们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把自己的经验、自己的审美、自己对陶瓷的那份情感,言传身教地传递给学生。你能想象吗?在某个小作坊式的教室里,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艺人,一边揉泥一边给学生讲怎么感受泥土的“筋骨”,怎么让拉出来的坯子既有形又有神。这种场景,在别的地方是很难遇到的。
当然,景德镇陶瓷大学也面临挑战。比如如何在全球化、信息化的浪潮下,在传承传统的同时,保持创新活力?如何吸引最优秀的年轻人来这里“玩泥巴”,并且让他们毕业后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这些都是需要不断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但无论如何,它作为世界上唯一一所以陶瓷为特色的多科性本科高校,其地位和价值是无可替代的。它是景德镇的魂之一,也是中国陶瓷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基地。
再来说说景德镇学院。这所学校相对而言就“接地气”得多,也更像我们通常理解的地方性大学。它不是专门围绕陶瓷建立的,虽然肯定也有艺术设计类的专业,跟陶瓷沾边,但它的办学方向更偏向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景德镇学院,它的专业设置就比较多样了,涵盖了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教育学、艺术学等多个学科门类。你能在那里找到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机械电子工程、会计学、小学教育、视觉传达设计等等专业。就像很多地市级的本科院校一样,它承担着为本地培养基础性、应用型人才的任务。比如服务于地方的基础教育、文化产业(不只是陶瓷艺术,也包括更广义的)、经济建设等等。
我去景德镇学院的校园看过,感觉就是一所普通而务实的大学。校园环境不错,教学设施也比较齐全。这里的学生,可能不像陶瓷大学的学生那样带着一股特别的“艺术家”气息,他们更像是来自五湖四海的普通大学生,在这里努力学习,希望通过知识改变命运,将来能找到一份好工作,或者回家乡建设。
景德镇学院在服务地方方面肯定做得很多。比如为地方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为中小学输送师资,开展社会调研,等等。它不像陶瓷大学那样有着独特的国际声誉和文化符号意义,但它在本地人才培养和区域发展中的作用,同样是不可或缺的。它是景德镇这座城市运行、发展所需的各种人才的重要供给者。可以说,如果陶瓷大学是景德镇那顶璀璨的文化皇冠,那么景德镇学院就是支撑这座城市日常运转的坚实基石之一。
所以你看,景德镇虽然地方不大,高等教育资源也算不上特别丰富,但它有自己的特色,而且这种特色是独一无二的。一个城市,能把一门古老的手艺“玩”出个大学来,玩出个国家层面的研究机构来,玩出源源不断的人才和创意来,这本身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想象一下,在这座城市里,一部分年轻人在陶瓷大学里,指尖沾满泥土,在炉火旁挥洒汗水和创意,他们是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也是未来陶瓷艺术和产业的创新者;另一部分年轻人在景德镇学院里,在图书馆、实验室、教室里努力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他们可能是未来的老师、工程师、管理者、设计师,是推动城市各领域发展的生力军。他们共同构成了这座城市充满活力的年轻一代。
景德镇这座城市,因为陶瓷而闻名于世,也因为这两所大学,尤其是景德镇陶瓷大学,而不仅仅是一个只有历史遗迹和旅游景点的地方。它还是一个充满学习氛围、创意碰撞、人才聚集的地方。它的大学,就像它那些历经千年淬炼的瓷器一样,带着历史的厚重,也闪耀着现代的光芒和未来的可能性。在这里上学,或者只是短暂驻足感受一下,你都能真切地体会到那种泥土与火焰、艺术与技术的奇妙结合,那种古老与现代、传承与创新的独特韵味。这可能就是景德镇的大学,给人的最深刻印象吧。它不只是提供文凭的地方,它更是这座城市精神、文化、产业的活态载体,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