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啊,说起大学,这地方还真不算少,虽然跟北上广那种高校林立没法比,但它有自己的味道,自己的几所拿得出手的学校。你问有哪些?嗯,掰手指头数数,最最响当当的那个,不用说,肯定是贵州大学。这是老大,省属重点,那个牌子最亮。然后呢,还有贵州师范大学,培养老师为主,不过现在也综合得挺厉害了。再就是财经类的,贵州财经大学,学经济、管理的不少冲这儿。医学方面呢,有贵阳医科大学,以前叫贵阳医学院,改了名,听着更正式了。还有个农林类的,贵州农业大学,虽然在清镇,但不少人也把它算贵阳这边的高校圈里。其他还有像贵州中医药大学啦,贵州民族大学啦,贵州理工学院等等。哦,对了,职业技术学院啥的也多,但我们说大学嘛,主要就是指本科层次这些。
要我说,这些学校,每个都有自己的气质。贵州大学嘛,太大了!分好几个校区,文科的理科的工科的,散在花溪那边。花溪多美啊,以前老校区就在花溪河边,现在新校区也挺大的,绿化特别好,走在里面感觉不像在城市,倒像个大公园。不过话说回来,学校大了人也多,有时候感觉学生跟老师都像走在自己的“孤岛”上,没那么紧密。但资源摆在那里,各种实验室、图书馆,毕竟是省里最好的,底蕴还是有的。你走在校园里,能感受到那种百年老校沉淀下来的东西,虽然有些地方设施看着有点年头了,可那种厚重感是新的比不了的。特别是老校区,那几栋有点历史的楼,爬满爬山虎,特别有感觉。
贵州师范大学,以前总觉得它就是安安静静培养老师的地方,但这些年发展得挺快,专业越来越全。它在宝山北路那个校区,位置挺方便的,就在市区边上,不像贵大跑那么远。师大给我的感觉,学生挺有活力的,可能是未来要当老师的缘故?活动好像挺多,路过校门口的时候,总能看到年轻人来来往往,脸上带着那种对未来的憧憬。它也有新校区了,可能也是往更郊区的地方搬,这是趋势吧,城市里地儿太金贵。
贵州财经大学,这个学校嘛,听名字就觉得一股子精英范儿?哈哈,开玩笑的。学金融、会计、统计什么的,感觉学生都挺精明的样子。以前在河西那边有个校区,现在好像主校区也搬去花溪大学城了,跟贵大、师大它们挨得挺近,形成了一个小小的大学城集群。在大学城里,几个学校的学生互相也能串门,共享一些周边的资源,挺好的。财经大学的学生,感觉就是那种比较务实,知道自己以后要干嘛的类型,走在校园里,可能都能闻到一股淡淡的“人民币”味道?别打我!
贵阳医科大学,这个学校啊,名字听着就专业。它在市区,神奇路那边,位置也挺好找的。医学生多辛苦啊,我认识几个在这儿读书的,每天除了上课就是泡在图书馆或者实验室,书本比砖头还厚。医学院的学生,感觉就是那种特别专注、特别能吃苦的。校园里可能不会像综合大学那么热闹,但自习室里肯定灯火通明。想到他们未来可能要救死扶伤,就觉得这个学校特别重要,培养的都是关系民生的专业人才。
贵州民族大学,这个学校就挺有特色了,民族风情浓郁。在花溪那边,靠近花溪公园,环境也是没得说。校园里可能会看到穿着民族服饰的学生,各种民族类的专业、研究,感觉特别有文化底蕴。它不只是培养各民族的学生,更是在传承和研究民族文化,这一点我觉得特别棒。走在民族大学里,能感受到一种多元又和谐的氛围。
还有像贵州理工学院,相对比较新,偏工科,为贵州的工业发展输送人才,也挺重要的。
总的来说,贵阳的大学虽然数量上不算特别多,但涵盖的专业类型还算齐全,从综合到师范到财经到医学到民族再到理工,基本的大类都有。而且啊,大部分大学都集中在花溪大学城那一带了,这地方以前就是远郊,现在因为大学城的建设,周边配套也慢慢跟上,什么书店啊、咖啡馆啊、小吃街啊都多起来了,成了新的学生聚集地。住在大学城附近,感觉整个空气都弥漫着青春和知识的味道。
当然,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好和不好,就像人一样,没有完美的。有的学校硬件可能更好,有的软件可能更强,有的位置便利,有的环境清幽。选择哪个,得看你想学什么,喜欢什么样的氛围。但不管在哪所,青春都是闪闪发光的。贵阳的大学啊,它们就像这城市的毛细血管,连接着年轻的血液和未来的可能性,让这座山地城市也多了一份蓬勃的书卷气。在这里读大学,除了学习,还能感受到贵州的慢生活,吃到各种酸辣美食,周末去周边逛逛喀斯特地貌,也挺不错的体验。它们不仅仅是学校,它们是很多年轻人在贵阳开始独立生活、追逐梦想的地方,是有故事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