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石家庄的大学,脑子里立刻蹦出几个名字,就像条件反射似的。河北师范大学肯定是头一个,老牌儿了,那个南校区,哦哟,真叫一个大,感觉自己不是在校园里走,而是在一个小镇里晃悠。绿树成荫,红砖黄瓦,透着股子厚重的历史感。不过听说现在主校区搬到新校区去了,裕华路上那个?没仔细去过,但听人讲,更现代化,面积更是没得说。师大嘛,自然是培养老师的大本营,但学科门类现在宽着呢,文理工商,啥都有,学生那叫一个多,年轻的脸庞,朝气蓬勃,走在校园里,好像能闻到油墨味儿夹杂着青春的味道。
然后是河北医科大学,这名字一听就挺有分量的。白求恩精神啊,救死扶伤啊,都跟它挂钩。以前老校区就在市中心附近,周边药店特别多,感觉整个区域都弥漫着一股药水味儿(开玩笑啦)。医大的学生,那可是未来的大夫啊,看着他们背着厚厚的书本,就知道这行当不轻松。严谨,求实,这是给我的印象。附属医院一个比一个有名,去哪儿看病,医大一院、二院、四院,都是首选。感觉它不像师大那么“综合”,目标更明确,就是培养治病救人的。
再来就是石家庄铁道大学,嘿,这名字就带着股硬邦邦的劲儿。铁路系统,基建狂魔嘛!工程类肯定是它的看家本本领。我有个朋友就在那儿读的土木,整天聊什么桥梁、隧道、钢筋混凝土的,听着挺枯燥,但人家的就业真没得说。这学校的学生,感觉特别实在,不花哨,就是闷头搞技术。毕竟是铁路系统嘛,自带一种特有的气质,跟那种文科气息浓厚的学校完全不一样。
还有河北经贸大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这些都是强项。学生数量也庞大,感觉是石家庄除了师大之外,另一个“巨头”级别的学校。以前它是在黄河大道那边,挺远的,现在好像也搬了部分过去?不太确定。但一说经贸大学,脑子里就浮现出好多穿着正装去面试的学生,一股子要闯荡社会的精气神儿。毕竟学的都是跟钱、跟规则打交道的,感觉学生普遍都比较精明干练。
别忘了石家庄大学,名字最直接,就是这座城市的大学。虽然名气可能不如上面那几个那么响亮,但作为市属院校,它承担着为本地培养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的重要任务。学科门类也比较齐全,而且感觉跟这座城市的关系更紧密一些,不像有些省属院校,感觉更像是“国家队”或“省队”的性质。
当然,石家庄的大学远不止这几所。还有河北地质大学,虽然名气可能不是那么响,但地质这行也是非常有用的,特别是河北这种有矿产资源的地方。还有像石家庄经济学院(现在并入河北地质大学了?记不太清了,石家庄好多学校合并或者搬迁过),河北科技大学(这个也很有名,工科类),河北中医学院(跟医科大又不一样,是专门研究中医药的),河北体育学院(培养运动员和体育老师的)。
除了本科院校,石家庄还有一大堆高职高专,比如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等等,这些也是构成城市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培养的是更偏向实践技能的人才,很多学生毕业了直接就能上岗,为社会输送了大量技术工人。这些学校的学生,往往更早接触社会,更接地气。
说实话,石家庄这座城市,不像北京有那么多顶尖学府的光环,不像南京、杭州那样自带书卷气和古老韵味。但石家庄的大学有它自己的特色,就是实在。不管是师大的厚重,医大的严谨,铁大的硬朗,经贸的务实,还是石大和高职院校的接地气,都跟这座城市的气质挺搭的——不张扬,但有内容,有自己的位置。
这些大学的学生啊,毕业后很多留在了河北,或者京津周边。他们构成了石家庄这座城市年轻血液的一部分。走在街上,时不时能看到背着印有学校名字书包的年轻人,或者在图书馆、咖啡馆里埋头苦读的身影。大学城周边的餐饮、租房、交通,都围绕着这些学生在转。可以说,这些大学就是石家庄肌体上的一个个重要器官,输送着活力和知识。
有时候想想,一座城市有没有大学,太不一样了。有了大学,就有了思想碰撞的地方,有了年轻人聚集的磁场,有了探索未来的可能性。石家庄的这些大学,或许不是全国最顶尖的,但它们扎根在这片土地上,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人才,默默地支撑着河北乃至华北地区的发展。它们就在那里,平凡而重要,就像石家庄这座城市本身一样。没有声嘶力竭的宣传,没有光鲜亮丽的外表,但内里有货,有故事,有无数年轻人的汗水和梦想在这里挥洒过。这就是我对石家庄大学群体的感觉吧。挺复杂,也挺真实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