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三门峡的大学啊,这问题问得,其实有点儿…怎么讲呢,直接点儿说,就是,咱大三门峡目前没有那种传统意义上的本科大学。唯一的‘大学’,或者更准确地讲,是咱们这儿唯一一所你能在毕业后拿到国家承认学历的高等教育机构,就是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别看它名字里带着‘职业’俩字,但它的分量,在豫西这片儿,尤其是对咱们本地的孩子来说,那可是实打实、沉甸甸的。
可能有人一听就觉得,“啊?三门峡这么大的地方,就一个职业学院啊?” 是的,事实就是如此。但你可别小瞧了这所学院。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那可是咱们当地高等教育的排头兵,也是人才输送的主力军。你想想,每年有多少三门峡乃至周边县市的孩子,通过这里,学到了一技之长,找到了好工作,扎根在家乡,或者带着技术闯荡更广阔的天地?这可不是随便说说,是真真正正改变了无数家庭命运的地方。
我常觉得,教育嘛,它不是只有清华北大才是教育,也不是只有综合性大学才叫大学。适合自己的,能让自己学有所用,未来有奔头的,就是最好的教育。而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恰恰就是为三门峡乃至周边区域的经济发展、产业升级量身定制的。咱三门峡的产业结构,大家心里都清楚,重工业、能源、化工、装备制造,还有近些年大力发展的文旅康养、特色农业,这些都需要大量的技术型人才。学院开设的专业,从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焊接、汽车维修,到旅游管理、酒店管理、电子商务、护理,几乎涵盖了咱们区域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这些专业可不是纸上谈兵,都是紧贴市场需求,与本地企业深度融合的。毕业生一出来,很多直接就能进厂子,上手干活,不用再花大力气去培训。这种“毕业即就业”的优势,在当下这个就业形势复杂多变的大环境下,简直不要太香。
我有个表弟,高考成绩不怎么理想,但他对汽修特别感兴趣。家里人一开始还觉得可惜,没能上个“正经大学”。后来他去了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了汽车检测与维修。说实话,刚开始那两年,我看他天天埋头在车间里,手上油乎乎的,衣服上也总沾着机油,心里还替他有点儿不得劲。结果呢?人家毕业后,直接进了洛阳一家挺有名气的4S店,从学徒做起,现在已经是技术骨干了,收入比我这个所谓的“大学毕业生”还高出一截!前几天回老家,他开着自己的新车回来的,那小伙子身上散发出来的自信和底气,简直亮堂得晃眼。这不就是最好的证明吗?职业教育,绝不是“退而求其次”的选择,而是通往成功的一条光明大道。
而且,三门峡这地方,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得不得了。黄河文化的源头之一,仰韶文化的发祥地,函谷关的雄壮,虢国墓地的神秘……这些都是宝贵的财富。学院虽然是职业技术性质,但它同样承载着传承地域文化、服务地方发展的责任。你想想,培养出懂旅游、会服务的专业人才,不正是把这些无形资产变成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吗?让更多的人了解三门峡,爱上三门峡,这事儿,可比单纯盖几栋高楼大厦有意义多了。
当然,我们也要承认,作为一座地级市,没有一所自己的本科综合性大学,这多多少少还是有些遗憾的。对于那些有志于学术研究、追求更深层次理论知识的孩子来说,他们可能就得选择远走他乡,去郑州、洛阳,甚至更远的城市求学。我身边就有不少朋友,当年都是从三门峡考出去的,去了河南大学、郑州大学,或者外省的学校。每次听他们聊起大学生活,那种学术氛围、图书馆的浩瀚、社团活动的丰富多彩,都会让我对“大学”这两个字,有了更具体、更宏大的想象。
但话又说回来,教育资源的分配,它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一个地方的发展,它有其自身的历史脉络和现实需求。三门峡的重心,可能更侧重于产业支撑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谁知道呢,也许未来的某一天,随着三门峡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真的会有一所新的本科大学在这里拔地而起?那时候,它可能就会跟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形成互补,共同撑起咱三门峡的教育蓝天。
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三门峡有大学吗?嗯,如果按最广义的“高等教育机构”来看,它有,那就是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如果非要抠字眼儿,问有没有那种“本科院校”或者“综合性大学”,那我只能遗憾地告诉你,目前还没有。但请记住,这丝毫不影响这所学院对我们这座城市,对我们这座城市的孩子们来说,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价值和意义。它在用自己的方式,默默耕耘,薪火相传,为三门峡的明天输送着源源不断的活力。我觉得,这才是最重要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