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哈尔滨的成人大学,很多人脑子里大概会先冒出一个大大的问号,觉得“成人大学”是不是就一所特定的学校。其实不然,它更多是指在哈尔滨这片黑土地上,面向成年人提供高等教育的各种形式和机构,就像一张张不同的船票,载着各色人等驶向知识的彼岸。你问具体有哪些?好吧,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
首先,最直接、最广为人知,也最有官方色彩的,莫过于哈尔滨广播电视大学了,现在它有了个更时髦的名字——哈尔滨开放大学。这可不是什么野鸡大学,它是国家开放大学体系在哈尔滨的直属学院,是正儿八经的。它提供的学习方式灵活得不行,特别适合那些工作繁忙、又想提升学历的在职人员。我身边就有不少朋友,当年因为种种原因没能读普高,工作后觉得学历成了瓶颈,一咬牙就报了电大(开放大学),一边上班一边听课,愣是拿了个大专甚至本科文凭。那种坚持,那种毅力,旁人看着都替他们捏把汗,可他们自己乐在其中,觉得是给自己的人生又添了一把火。
除了哈尔滨开放大学,哈尔滨本地很多赫赫有名的全日制高校,其实也都有面向成人教育的端口。比如,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黑龙江大学等等,这些你耳熟能详的名字,可不只是招收高考学生。它们同样通过成人高考、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这几种主要形式,给那些成年求学者敞开大门。
成人高考,顾名思义,它和普通高考有点像,也要参加全国统一的入学考试,只不过难度上会稍微“亲民”一些,但该考的科目一个都不少,语文、数学、外语是基本,专业课也得过关。考上了,就得去学校指定教学点上课,有函授、业余等学习形式。想想看,一群下了班、下了地的成年人,背着书包,风尘仆仆地赶到教室,那种学习劲头,比当年高中课堂上那些小毛头可带劲多了。他们不是为了分数而学,而是真真切切为了改变现状,为了心里那团不甘心的火,那份对知识的渴望。
自学考试,这玩意儿在我看来,是最能磨练人意志的。它没有入学门槛,理论上谁都能报名。但想要拿到文凭?哼哼,那可得靠你一门一门地啃书本,一科一科地去考试。没有老师天天督促,没有同学相互激励,一切全凭自觉。我认识一个大哥,年轻时没好好读书,后来在建筑工地上干了十几年,人到中年,突然想圆个大学梦。他就选择了自考,那些建筑力学、工程管理,他都是下班后,在昏暗的工棚里,对着油灯(当然是比喻,现在是手机)一点点抠出来的。每次去考试,都能看到他手里厚厚的笔记,密密麻麻的批注,那份沉甸甸的努力,不是谁都能坚持下来的。成功拿到文凭那一刻,他眼眶都红了,这不光是一纸证明,更是对自己十几年如一日坚持的最好奖赏。
再说说网络教育,这可是现代科技的产物,方便程度简直没得说。很多名牌大学都开设有网络教育学院,比如东北农业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等,它们会提供丰富的在线课程资源。你不需要坐班,不需要赶车,只要有网络、有电脑,甚至一部手机,就能随时随地学习。对于那些工作时间不固定,或者家有老小需要照顾的人来说,这简直是福音。当然,自由度高也意味着更考验自律性,毕竟没人盯着你,一不小心就可能“放羊”了。但想想能在家里的书桌前,穿着睡衣,泡杯热茶,悠哉悠哉地听着名师讲课,这体验本身就够诱人了。
其实,不论是哪种形式,这些哈尔滨的“成人大学”们,提供的远不止是一张文凭。它们提供的是一个重新选择的机会,一个自我成长的平台。多少人,年轻时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错失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可能是家庭条件不允许,可能是年少轻狂不懂事,也可能是那个时代信息闭塞,根本不知道还有这些路可以走。现在,当他们步入社会,面对职场的残酷竞争,面对日益增长的知识焦虑,心里那份“不甘心”就又被点燃了。
在我看来,选择成人教育的这群人,他们身上有一种独特的韧劲和务实。他们不追求虚无缥缈的名校光环,他们更看重的是知识的实用性,是学历能为自己的职业发展带来的实质性帮助。也许是一个晋升的机会,也许是一个转行的敲门砖,又或许只是为了提升自己的认知,更好地适应这个快速变化的世界。他们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且愿意为之付出不亚于甚至超越年轻学生的努力。
当然,也有人会说,成人教育的含金量不如全日制。这话不能说全错,但也不能一概而论。文凭确实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你在这段学习过程中,学到了什么,积累了什么,改变了什么。那些在工作和学习的双重压力下,依然能坚持下来的成年人,他们所锻炼出来的自律能力、时间管理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那份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这些才是真正宝贵的财富,是任何一张文凭都无法完全体现的。
所以,如果你也在哈尔滨,也在考虑提升自己,别再纠结“哈尔滨成人大学有哪些”这种字面问题了。它是一个群体,一个生态,一个充满希望和奋斗精神的角落。去了解这些学校和形式,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条路,然后,勇敢地迈出那一步吧。教育从来都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贯穿一生的旅程。尤其是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终身学习,已经不是一个口号,而是一种必须。那些在哈尔滨的成人大学里,一边工作一边深耕学问的人,他们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只要你愿意,人生随时可以重新出发。他们的故事,远比那些冰冷的招生简章,来得有温度,也更有力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