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选修课哪些容易过

陈老师 教育评论2阅读模式

说到大学选修课,这简直就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尤其是那些想在不那么重要的课上“躺平”的同学们,心里盘算着怎么才能把GPA稳住,把时间省下来去搞主业、搞社团、搞对象,或者纯粹就是想多睡两小时。要说哪些选修课容易过,这事儿真没个定式,毕竟“容易”这俩字儿,千人千面,但咱也别急,经验之谈还是有的。

一般来说,那些艺术鉴赏、音乐鉴赏、影视评论、心理健康教育、公共关系与沟通这类大类通识课,往往是“水课”的重灾区。为啥?因为它没啥标准答案啊!你写个影评,只要言之有物,观点清晰,哪怕跟老师看法不一致,也能自圆其说。听音乐,看画展,你能说你感受错了?不可能的。这类课的考核方式,多半是出勤点名 + 几次随堂小测验 + 期末一篇论文或一个报告。老师呢,也知道大家选这种课,图的就是个轻松,所以给分通常比较宽容,只要你别太过分,平时不迟到早退,期末的报告别是直接从网上扒拉下来的“惊世之作”,那基本就是稳稳当当的C、B,甚至混个A也不是啥难事儿。

接着就是一小部分体育类选修课,比如瑜伽、太极拳、养生功之类的。注意,我说的是“一小部分”,像什么篮球、足球、排球,如果你不是从小就玩,上去就是送菜,期末考试各种动作要领,那根本不叫“容易过”。但瑜伽、太极这类,它重在参与和体验,动作就算不标准,只要你认真跟着学,态度好,老师一般也不会太为难。我当年选了个瑜伽,每次去就是跟着老师拉伸,出一身汗,感觉身心舒畅,期末也就是考几个基本动作,老师一看你那笨拙但认真的样子,也就给你过了,甚至还给了个A。这种课,既锻炼了身体,又拿了学分,简直是学生党的福利课

还有一类是那些听起来有点“玄乎”,或者说实用性极强但理论性不那么强的课,比如基础摄影、烹饪艺术、园艺设计、手工制作等等。这些课,它就不是考你背多少概念、做多少推导的。它更看重你的动手能力和学习热情。你拍出来的照片是不是有模有样,做出来的菜能不能吃,盆栽是不是养活了,手工作品有没有完成。这些东西,说白了,只要你跟着老师的节奏走,愿意花点时间去捣鼓,总能做出个样子来。老师评判的标准也相对比较主观,只要你拿出了作品,表现出了参与度,基本上分数就不会低。而且这种课,学到的东西是真的能用到生活里,不光是为了学分,还能顺便培养个爱好,挺划算的。

但话说回来,选修课“容易过”这事儿,核心中的核心,其实在于授课老师。真不是开玩笑,一个班级,同样的课,换个老师,那可能就是天堂到地狱的距离。有的老师,课程内容丰富,讲课风趣幽默,作业轻松,考试也宽松,那他教的课就是“传说中的水课”,学生抢都抢不到。但如果遇到个严苛的老师,哪怕是艺术鉴赏,他能把你折腾得比高数还累,要求你写几万字的报告,还要引经据典,那就真是自作孽不可活了。

所以,在选课之前,功课一定要做足!这年头,信息这么发达,贴吧、论坛、知乎、学校的选课群、甚至一些专门的课程评价网站,都是你搜集情报的宝藏地。别怕麻烦,去这些地方看看学长学姐们的“血泪史”和“成功经验”。他们会告诉你,哪个老师是“人美心善”,哪个老师是“期末杀手”,哪门课是“签到给分”,哪门课是“神仙打架”。多问问,多打听,把那些口碑好、评价高、给分慷慨的老师的课,早早地列入你的备选清单。这简直比期末抱佛脚还重要一百倍!

再强调一遍,重点关键词是“老师”!“老师”!“老师”! 选修课的本质属性可能决定了它的大致难度,但老师的教学风格、考核方式、评分标准,才是最终决定你这门课是“轻松过”还是“挂科边缘反复试探”的关键因素。有些课,内容本身可能没那么“水”,比如一些关于历史、社会学的入门课,但如果老师讲得引人入胜,考核方式多是小组讨论、课堂展示,而非死板的卷面考试,那对于那些喜欢表达、善于团队合作的同学来说,反而会觉得“容易”且“有趣”。

说到底,大家追求“容易过”的选修课,无非是为了减轻学业负担,确保GPA不至于太难看,然后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更核心的专业课学习、科研实践、实习工作或者个人兴趣发展上。这是一种非常现实和理性的选择,毕竟大学生活就那么几年,精力有限,懂得取舍,懂得战略性放弃一些不那么重要的东西,也是一种生存智慧。

但与此同时,我也想多嘴一句,别光盯着“容易”两个字,完全失去了对知识的探索欲。大学的选修课,本意是让你拓宽知识面,培养跨学科思维,发现潜在兴趣的。如果一门课,它虽然不那么“水”,甚至可能有点挑战,但它的内容深深吸引你,让你觉得学到东西很充实,或者对你未来的职业发展有那么一丁点儿帮助,那我觉得,跳出“容易过”的舒适圈,勇敢地去尝试一下,也是非常值得的。毕竟,大学不光是混文凭,更是塑造你三观、丰富你灵魂的地方。

想象一下,你选了一门看起来“水”到不行的课,每周上课就低头玩手机,期末抄抄别人的作业就过了。毕业后,除了一个学分,你还能记住什么?可如果你选了一门让你感兴趣,哪怕付出了一些努力才通过的课,也许在未来的某个不经意瞬间,你突然想起课堂上的某个观点,某个案例,它就那么恰到好处地点亮了你人生中的某个困惑。那种感觉,是再多的“容易过”也换不来的。

所以,选课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智慧。它既要考虑到当下的“容易过”以减轻压力,又要兼顾长远的“有所得”以丰富人生。别盲目跟风,别光听别人说,多花点时间了解自己,了解课程,了解老师。然后,做出最适合你的选择。毕竟,这大学四年,是你自己的,每一步,都算数。选修课,也一样。

大学选修课哪些容易过

 
陈老师
  • 本文由 陈老师 发表于 2025年11月6日10:31:11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xingxingwuyu.com/p/569475.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