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大学里游泳是不是必修课,这事儿啊,可真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尤其是那些个名校,很多年以前就开始把游泳列为“硬指标”了。在我看来,这不仅仅是完成一项体育任务,更是大学生活里,一次关于勇气、毅力和生命安全的深刻教育。
先直接回答这个问题吧:国内确实有不少大学,尤其是那批声望卓著、对学生综合素质要求极高的学府,将游泳设为体育课程的必修项目。清华大学,那肯定是跑不掉的,“不会游泳不能毕业”这话,从我上大学那会儿就没少听,简直是清华学子的一个“传说”了。北京大学,作为体育教育的先行者,对学生身体素质的要求向来不低,游泳自然也常在其列,常常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挂钩。厦门大学,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不把游泳搞成必修课都说不过去,确实是很多年前就强制学生掌握这项技能的典型。还有像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一批国内顶尖高校,在不同时期、不同程度上,都曾把游泳纳入了体育课程的必修范畴,或者作为毕业体育达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具体的政策可能会随着时间、院系甚至年度略有调整,比如有的改为“多项选修,但鼓励选择游泳”,有的则坚持“不会游泳不给毕业证”,但核心精神不变:学会游泳,是大学生活的重要一环,更是身体素质达标的象征。
我记得我上大学那会儿,第一次听到游泳是必修,心里就咯噔一下。我从小就不怎么接触水,对深水区有种莫名的恐惧。当时泳池边,教练那一声声“跳下来!不要怕!”现在回想起来,仿佛还在耳边回响。你看,这就是大学教育,它总是在你意想不到的地方,给你抛出一个挑战。不仅仅是课堂上的高数、线性代数,它还可能是泳池里那几米,是你需要克服的心理障碍。我见过多少平时风光无限的“学霸”,在水里却像个秤砣,笨拙地扑腾,呛得眼泪鼻涕直流。那场景,真是让人又心疼又好笑。
但你得明白,学校为什么要这么“强硬”?这可不是为了给学生们添堵。这背后,是深远的考量。首先,它是生存技能啊!想想看,我们生活在一个有江河湖海的世界,哪怕只是去个水上乐园,万一有个闪失,会游泳就是多一条命。这可不是危言耸听,每年因为溺水发生的悲剧,还少吗?大学教育,除了教会你专业知识,更要培养你一个完整的人,一个懂得保护自己、对生命负责的人。
其次,这关系到身体素质的全面提升。游泳是公认的全身运动,对心肺功能、肌肉协调性、关节柔韧性都有极大的好处。它不像跑步那样对膝盖有冲击,是少有的可以从小孩练到老年的运动。大学四年,正是一个人身体机能最旺盛的时期,也是养成良好运动习惯的关键阶段。把游泳列为必修,其实是在用一种比较“强制”的方式,引导学生们去体验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它是在告诉你,你的健康,和你所学的知识一样重要,甚至更重要。
我特别记得有个室友,刚开始连头都不敢往水里闷。每次上游泳课,都像上刑一样,磨磨蹭蹭地换泳裤,眼神里写满了“求放过”。教练一开始也急,后来索性就让他从最简单的漂浮、憋气开始练。我们几个会游泳的,就在旁边给他打气、开玩笑,时不时地泼他两把水,闹得他哭笑不得。就这么一点一点地,他从泳池浅水区蹒跚挪步,到敢扶着边沿滑行,再到后来,竟然能在深水区独立游上几十米了!最后考试那天,他虽然姿势不怎么好看,但实实在在地游完了全程。从水里爬出来的时候,那个笑容,真的比拿了奖学金还灿烂。他跟我说,学会游泳,比学会哪门专业课都让他有成就感,因为那是他自己克服了恐惧,战胜了自己。你说,这算不算一种另类的“成人礼”?
大学里的游泳课,往往还承载着一种特殊的体育精神。那不仅仅是技能的传授,更是对意志力、抗挫折能力的一种锻炼。你想想,在水里,你呛水了,会恐慌,会挣扎,但你必须学会调整呼吸,学会克服那种本能的求生欲望,让身体放松下来。这不就是人生中遇到困难时,我们所需要的品质吗?跌倒了爬起来,呛水了换口气再来。这种韧劲儿,在书本里可学不来。
当然,也有一些声音觉得,大学体育课应该更加多元化,不应该强制学生学习游泳。比如,有些人可能因为身体原因,或者对氯过敏等等。这确实是需要学校考虑的。所以,现在很多大学的体育课设计,也变得更加人性化和弹性化了。比如,有的会提供多种体育项目供学生选择,但游泳往往会放在一个比较优先、或者强烈推荐的位置。甚至有些学校会提供专门的游泳补习班或者“零基础班”,确保每一个有潜力的学生都能有机会掌握这项技能。这说明,虽然方式可能有所调整,但对游泳这项技能的重视,是深入骨髓的。
我个人由衷地觉得,无论政策如何变迁,大学将游泳设为必修课的初衷,永远是值得肯定的。它不仅仅是在教你一项技能,更是在培养你对生命的敬畏,对健康的投资,对自身潜能的挖掘。它在告诉你,走出课堂,你依然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挑战自我。那股子夏天泳池里浓郁的氯气味儿,那一声声教练的口哨,还有大家一起在水里摸爬滚打、互相扶持的青春画面,至今想起来都觉得生动有趣、有血有肉。
所以,当孩子们问我,哪些大学游泳是必修课时,我不会仅仅罗列出那些校名,我更会告诉他们,这不仅仅是一门课,它背后承载的是对个体生命安全负责的理念,是对全面发展的一种追求,更是大学教育精神中,那份对“健康之身”的永恒期盼。别抱怨,别抗拒,跳下去吧,那片深蓝色的水,会教会你更多书本上没有的道理。而且,学会了,你的人生就多了一份从容和自信,何乐而不为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