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北京的艺术类大学,那可真是群星璀璨,多得让人眼花缭乱,简直就是艺术生梦想中的“麦加圣地”。光是能叫得上号、全国数一数二的,一只手都数不过来:中央美术学院,那是无可争议的殿堂级存在;中央戏剧学院和北京电影学院,不用多说,多少俊男美女、才华横溢的灵魂都在这儿做着明星梦、导演梦;还有中央音乐学院和北京舞蹈学院,那是纯粹的艺术殿堂,每一个音符、每一个舞步都凝结着经年累月的汗水与天赋。当然,别忘了中国传媒大学,它的动画、数字媒体、播音主持那也是扛把子的;中国戏曲学院,国粹的传承者;以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综合大学里的艺术翘楚。此外,北京服装学院的设计专业独树一帜;北京师范大学和首都师范大学的艺术院系也实力不俗,各有侧重。
我嘛,作为一个在北京混迹多年的老“艺考生”旁观者,虽然没能真正踏进那些神圣的学府大门,但看着身边多少朋友、多少同龄人为了那一张录取通知书拼尽全力,其中的酸甜苦辣,也算是感同身受。所以,每每聊起这些学校,心里总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复杂情感——敬佩、艳羡,甚至带点儿遗憾。
先说说中央美术学院吧,简称“央美”,这名字一听就带着一股子厚重的历史感。它的教学楼,特别是那些红砖老建筑,远远望去,透着一股沉淀了几十年的艺术气息。我记得有一次陪朋友去央美看毕业展,那叫一个震撼!从架上绘画到装置艺术,从雕塑到设计,各种风格、各种材料,每个展厅都挤满了人。你能看到那些年轻的艺术家们,眼神里带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锐气,也带着对艺术最纯粹的执着。他们的作品,有些还略显青涩,有些却已经锋芒毕露,让人惊叹。在那里,你能真切地感受到,艺术不是空中楼阁,它是活生生的,是会呼吸的,是与时代脉搏紧密相连的。它不只教你画画、雕塑,更是在塑造你的思想、你的灵魂。朋友说,在央美,你身边随便一个同学可能就是未来的大师,那种学习氛围,压力大,但成就感也特别强。每年艺考的时候,央美的考场外人山人海,带着画板的少年少女们,眼神里都写满了“必胜”二字,看得我心里直发颤,那不仅仅是一场考试,那是一场青春的豪赌啊!
然后是北京电影学院和中央戏剧学院,这两所学校在我心里,简直就是“造梦工厂”的代名词。想想看,多少现在荧幕上熠熠生辉的明星,当年就是从这两所学校的考场走出来的!北影的表演系和导演系,中戏的表演系和音乐剧系,那可是多少人挤破头也想进的。我有个大学同学,高中时死活要考北影的表演,后来没考上,去了个综合大学。但即便如此,她对北影的向往从未消减。她跟我形容北影,“就是那种,你走在校园里,随时能碰到未来的影帝影后,或者擦肩而过的就是个天才导演!空气里都弥漫着一股子电影的荷尔蒙!”听她这么一说,我也忍不住跟着神往。我有个朋友的表弟,考上了中戏的导演系,我问他感受,他说:“累啊!每天排练、写剧本、看片子,比高三还忙!但每次完成一个作品,看着它从纸上走到舞台或荧幕上,那种成就感,什么累都值了!”而且,这两所学校的文化课要求虽然比央美这类纯艺术的要高一些,但艺考的专业竞争激烈程度,那绝对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每年艺考期间,校门口蹲守的媒体、星探,简直是人山人海,场面堪比春运,可见其热度。在这里读书,不仅仅是学专业,更是在见识这个圈子,在积累人脉,在为未来的星光大道铺路。
说到音乐和舞蹈,那自然是中央音乐学院和北京舞蹈学院的天下了。央音,那是我们国家最高音乐学府,多少世界级的演奏家、作曲家都是从这里走出去的。我认识一个弹钢琴的朋友,他当年就是考央音附中,没考上,后来去了地方的音乐学院。但他每次提到央音,眼里都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崇敬。他说央音出来的学生,不光技术过硬,乐理知识和音乐素养那也是顶级的。而且,央音的学生从小就接受最严格的训练,很多都是天赋异禀,加上后天超乎常人的努力,才能走到那个高度。我在北京听过几次央音学生的音乐会,真的,那水平,你根本不觉得他们是学生,简直是专业乐团的成员!音符从指尖流淌出来,带着感情,带着生命力,能直击你的灵魂。
而北京舞蹈学院,那更是“仙女下凡”和“舞林高手”的聚集地。每次看舞院的招生宣传片,那些穿着练功服的舞者,身姿轻盈,动作流畅,简直是力与美的完美结合。舞蹈这玩意儿,真不是一般人能学的,那得从小学起,每天压腿、下腰、拉伸,吃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苦。舞院的校友里,有芭蕾舞首席,有现代舞先锋,还有民族舞的传承者。他们用身体表达情绪,用肢体讲述故事。我有个朋友的妹妹,从小练舞,后来考上了舞院的民族舞系。她说在舞院,大家都是从小学舞的,竞争压力非常大。老师们要求极高,一个动作要反复抠上百遍,直到完美。但她说,当你站在舞台上,灯光亮起,音乐响起,身体随着音乐舞动,那一刻,所有的辛苦都化成了享受。那种身体与心灵合一的感受,是其他任何事情都无法比拟的。
再来说说中国传媒大学吧,简称“中传”,这所学校的名字听着好像跟“艺术”没那么直接,但它在数字媒体、动画、广播电视艺术、播音主持这些领域,绝对是国内顶尖的存在。现在这个时代,媒体无处不在,动画、游戏、电影特效,这些都需要艺术和技术的结合。中传的动画学院,那可是业内的一块金字招牌,多少热门动画片、游戏的原画师和设计师都出自这里。我有个朋友在中传读动画,每天都熬夜画分镜头、做建模,累得像狗一样,但他乐此不疲。他说中传的氛围特别活跃,大家的想法都天马行空,教授们也都是行业里的老兵,能学到很多最前沿的东西。而且,中传的学生动手能力特别强,毕业作品往往就能直接拿出去参赛甚至变现,特别务实。
还有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它以前是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后来并入了清华。光是“清华”这俩字,就自带光环。清华美院的设计类专业那是非常强悍的,尤其工业设计、视觉传达、服装设计,都是国内数一数二的。清华的艺术生,不光专业功底扎实,文化课成绩也同样拔尖。我总觉得,清华美院的学生,身上总带着一股子“学霸”的气质,他们不仅懂艺术,更懂如何把艺术融入到日常生活中,用设计改变世界。那种理性与感性的结合,特别迷人。
除了这些,中国戏曲学院也是独树一帜的存在。它是国家唯一的戏曲专业院校,肩负着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听那些戏曲专业的学生吊嗓子、练身段,那种韵味,那种功力,真是让人佩服。在一个快节奏的时代,能沉下心来,把一出老戏唱好、演好,本身就是一种了不起的艺术追求。
最后,我想说,北京的艺术类大学,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精彩。它们就像一个个巨大的磁场,吸引着全国乃至全世界有艺术梦想的年轻人。在这里,你能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你能遇到指引方向的恩师,你能触摸到艺术最前沿的脉搏。当然,竞争也是残酷的,淘汰率也是惊人的。但是,艺术的魅力就在于此,它不问出身,只看天赋与努力。那些能在这里摸爬滚打几年,最终闯出一片天地的,无一不是对艺术爱得深沉,也为之付出了无数汗水与泪水的人。对于那些正在备考的年轻人,我的建议就是:去感受,去体验,去热爱。选择一个你真正着迷的领域,然后一往无前,因为在北京这座城市,艺术的每一个角落都在等你发现,你的梦想,在这里,并非遥不可及。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