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的老年大学有哪些?这个问题,说起来,其实还真不是一个简单的“一二三”能列清楚的,它更像是一幅生机勃勃的图景,色彩斑斓,处处透露着杭州这座城市对银发族那份细腻又热忱的关怀。
要说最“大牌”的,那非 杭州老年大学 莫属了。这是市一级的老年大学,规模最大,课程最全,名声也最响亮。它坐落在市中心,一到招生季,那门槛都要被踏破了,真是抢手得不得了!除了市级的这所“旗舰店”,杭州的各个区也都有自己的老年大学,比如西湖区老年大学、上城区老年大学、拱墅区老年大学、滨江区老年大学等等,几乎每个行政区都有,甚至一些街道、社区也会办一些小型的学习点或者兴趣班。所以,要问“有哪些”,我常跟我妈开玩笑说,你呀,在家门口随便走两步,可能就能碰上一个老年学堂呢!关键是,它们的课程内容,真的是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潮”了。
就拿我妈当年想去上学那会儿的劲头来说吧,她退休后,家里虽然热闹,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那天我偶然看到报纸上刊登的招生简章,随口提了一句“妈,要不去老年大学看看?”,她眼睛一下子就亮了!那种眼神,就像几十年前,她还是个小姑娘,第一次听到要放电影那般充满了期待。当时我俩研究了好一阵子,主要看的还是市级的杭州老年大学。那课程表一摊开,简直是五花八门,看得人眼花缭乱,恨不得我妈有三头六臂把所有想学的都塞进脑子里!
书法课,那是雷打不动、最受欢迎的“老牌”课程,总有一群爷爷奶奶,把写字这件原本只是记录的工具,升华成了修身养性的艺术。毛笔一蘸,宣纸一铺,那份沉静与专注,别提多有范儿了。而绘画,从国画的泼墨写意到西洋画的油彩描摹,也都是经久不衰的选项。我妈当年对声乐和舞蹈最感兴趣,她说,年轻的时候为了家庭孩子,哪有时间学这些?现在嘛,嗓子能唱,腿脚能动,正是圆梦的好时候!你听,隔壁班阿姨们的合唱团,歌声常常飘过走廊,那种和谐与饱满,简直比专业歌手还投入。还有那舞蹈班,从古典舞的曼妙身姿到广场舞的活力四射,哪一款都能让老人们找到自己的节奏。
不过,让我真正感到“哇塞”的,是那些紧跟时代潮流的课程。你想啊,现在哪个老人离得开手机?所以智能手机运用,那绝对是每年的招生“爆款”,一座难求。教他们怎么发微信朋友圈,怎么扫码支付,怎么刷短视频,甚至怎么用各种APP挂号、打车。我曾亲眼见过一个老奶奶,上课前手机拿反了都不知道,可毕业汇报时,她已经能熟练地用手机拍照片、修图,还给自己的孙子制作了电子相册,那份骄傲,溢于言表。类似的还有计算机基础,教他们上网冲浪、打字、处理图片,真的打破了“老了就学不动”的偏见。
除了这些,摄影班也异常火爆。那些背着“长枪短炮”的老年摄影爱好者,常常结伴去西湖边、公园里采风,他们的作品,有些甚至还拿过奖呢,构图考究,情感真挚,拍出了年轻人不一样的韵味。养生保健、中医推拿、太极拳这些关注身体健康的课程自然不必多说,老年人最看重身体,能学到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来强身健体,何乐而不为?甚至还有一些特别有烟火气的,比如烹饪班,教他们做一些精致的点心或者地方特色菜,学成之后,回家给老伴、给儿孙露一手,那份幸福感,谁能不羡慕?而戏曲班,京剧、越剧、沪剧……各种腔调,唱念做打,一招一式都透着中华文化的韵味,也吸引了一批忠实票友。
我私下里去这些老年大学参观过几次,那氛围,真的跟我印象中“老年生活”完全不一样。你想象一下:不是只有电视机前的昏昏欲睡,不是只有公园里固定几步的散步。而是教室里传来朗朗的读书声,琴房里悠扬的旋律,画室里颜料的芬芳,还有舞蹈室里轻快的舞步。那些头发花白、眼神却亮堂堂的老人,脸上挂着满足又带着点孩子气的笑容,他们在这里找回了青春的尾巴,甚至重新抓住了年轻时没来得及实现的梦想。他们不再是子女眼中“需要照顾”的父母,而是有着自己精彩世界、独立追求的个体。那种精气神,那种活力,简直能感染到每一个走进去的人。
当然,区级的老年大学虽然课程种类不如市级的那么齐全,但胜在“近水楼台”,交通便利,往往更贴近社区生活,成为很多老人步行就能到达的“学府”。它们的服务可能更精细化,更注重与社区的结合,有时还会组织一些社区活动,让老人们学以致用,发挥余热。
其实,这些老年大学的存在,不仅仅是提供了一个学习的平台,更是构建了一个社交圈子,一个精神家园。很多老人在那里找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摆脱了退休后的空虚感和孤独感。他们一起学习,一起聊天,一起分享生活中的点滴。我听我妈说,她们班里有个阿姨,以前在家几乎不爱出门,总是闷闷不乐,自从上了老年大学的声乐班,整个人都变了,每天打扮得漂漂亮亮,高高兴兴去上课,还主动组织同学聚会。你看,这就是知识和陪伴的力量,它能让一个人焕发新生。
说到底,杭州的老年大学,并不仅仅是一所所学校,它们更像是城市里一个个温暖的港湾,承载着无数老年人的求知欲、社交需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它们让“夕阳无限好”不再仅仅是句空泛的赞美,而是真真切切地照进了每个老年人的生活里,点亮了他们的晚年时光,也让我们这些做子女的,看到了父母更丰富、更独立、更闪光的另一面。未来的老年教育,我相信会越来越多元,越来越个性化,让每一个步入晚年的人,都能找到自己心之所向的那方乐土。毕竟,活到老,学到老,这才是人生最美的风景,不是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