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大学生现在都在用哪些平台,那可真是五花八门,数都数不清,简直渗透到了他们学习、生活、社交、求职方方面面。我简单捋捋,大致可以分成这几类:学习深造类、社交娱乐类、求职实习类、生活服务类以及资源共享和实践创新类。这几大块儿,哪个都绕不开,每个学生身上,多多少少都会沾点儿边,你说是不是?
我先从学习深造类讲起吧。这块儿啊,是大学生身份的核心。别以为大学就轻松了,现在的学生,尤其是那些有点儿追求的,那叫一个卷!大家用得最多的,肯定少不了各种慕课(MOOC)平台,像什么中国大学MOOC、学堂在线、Coursera、edX,简直是他们的第二课堂。我认识一学弟,主修计算机,辅修经济学,他就是靠着Coursera上的课程,硬生生把金融建模学了个大概,简历上写出来,面试官都啧啧称奇。你说这得多肝啊?还有一些垂直类的学习APP,比如针对考研的“学习强国”(哦,这个是全民的,但考研党用得也多),还有网易有道词典、百词斩、扇贝单词这种学英语的,以及针对专业技能的,像编程的GitHub、设计类的站酷,甚至是B站(哔哩哔哩)上的各种专业教程,那可真是宝藏。我跟你说,现在的B站,它已经不是单纯的娱乐平台了,它简直就是个巨大的知识宝库,从考研政治到高数线代,从PS教程到Python编程,应有尽有。有时候你深夜失眠,点开一个高数解题视频,听着老师温柔的讲解,没准儿还能催眠呢,哈哈。除了这些,大学自己的教务系统、图书馆电子资源平台(像知网、万方、维普),那更是日常必需品,论文写不写得出来,毕业能不能通过,全指望着它们呢。
再说说社交娱乐类。这可是年轻人的主战场啊!微信和QQ那不用多说,肯定人手一个,或者好几个账号。微信是主要联系工具,家长、老师、同学、社团成员,都在微信群里。但要说纯粹的社交圈子,很多大学生还是更喜欢QQ,尤其是那些有点“二次元”属性的,或者习惯分组、空间留言的。QQ空间虽然不像当年那么火,但还是有不少人用来记录生活、分享心情。至于娱乐消遣,那真是百花齐放了。抖音、快手这类短视频平台,占领了大部分碎片时间,刷一刷,乐一乐,解解压。我有个朋友,每次考试前都嚷嚷着要戒抖音,结果呢?考完试第一件事就是把抖音刷回来,然后跟我吐槽“又刷了一晚上!”这就是当下大学生的真实写照啊。小红书也特别受女生欢迎,分享穿搭、美妆、美食探店、旅游攻略,甚至一些学习打卡、实习经验分享,也都在上面。还有B站,又来了,它真的是一个神奇的平台,除了学习,看番、看UP主整活儿、追星、玩游戏,什么都有。甚至有些人还会在上面建立自己的“个人品牌”,做UP主,挣点儿外快。另外,微博也还是有市场,主要用来关注新闻热点、追星、吃瓜。知乎呢,就有点儿特殊,它介于学习和社交之间,很多人在上面提问、回答问题,分享经验,寻求建议,算是高质量的知识社交平台。你看,是不是感觉现在大学生都活在各种App里了?
接着,求职实习类平台,这可是大学生活后半段的重中之重。多少人为了找一份好工作,简直愁得头发都掉了。主流的招聘网站,像智联招聘、前程无忧、BOSS直聘、拉勾网(偏互联网),这些都是必修课。我记得我快毕业那会儿,手机里下了一堆招聘APP,每天睡前刷一刷,醒来第一件事也刷一刷,生怕漏掉了哪个实习机会。简历投出去石沉大海是常态,偶尔收到一个面试通知,那都跟中了彩票似的。除了这些大型平台,很多企业也都有自己的官方招聘网站。更高级一点的,是利用LinkedIn(领英)来拓展人脉,建立个人职业档案,找一些内推机会。现在还有很多校友会,在各自的微信群、QQ群里发布招聘信息,这种“内推”往往成功率更高。这些平台,就是大学生们从校园走向社会的桥梁,压力山大啊!
然后是生活服务类,这个就更接地气了。饿了么和美团外卖,简直是大学食堂的“补充”,或者说是“替代品”。多少学生靠着外卖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熬夜学习的夜晚,或者懒得出门的日子。淘宝、京东这些电商平台更是不用说了,买什么都能送货上门。拼多多也越来越受欢迎,主打一个性价比。还有咸鱼,那可是大学生二手交易的圣地啊!我大学毕业的时候,好多东西,从书本教材到电吹风,从瑜伽垫到旧衣服,都是在咸鱼上卖出去的,省心又环保。另外,兼职平台,比如兼职猫、斗米兼职,也给那些想赚点零花钱的学生提供了不少机会,虽然有时会踩坑,但整体上还是挺方便的。这些平台,让大学生的生活更便利,也更“懒惰”了,哈哈哈。
最后,我想提一下资源共享和实践创新类平台。这个听起来可能有点儿高大上,但实际上也融入了学生的日常。比如各种学术论坛、专业社群,大家在上面讨论课题、分享资料。还有一些专门做文档共享的平台,或者学生自发组建的网盘群,里面放满了学习资料、课程笔记、电子书,简直是“天下文章一大抄”的具象化,当然,是善意的抄袭,互相学习嘛。GitHub除了编程学习,也是很多项目合作、开源创新的地方。一些比赛平台,比如各种创新创业大赛、学科竞赛的官网,那是学生展示才华、积累经验的重要舞台。这些平台的存在,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边界,也让他们有更多机会参与到实际的项目和创新中去,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说了这么多,你有没有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这些平台,它们之间并不是孤立的。一个B站,既是学习平台,又是娱乐社交,甚至还能是创业平台。一个知乎,既能解答学习疑惑,也能分享职业经验,还能讨论生活琐事。这种多功能融合,正是当下数字时代平台的特点。它们就像一张巨大的网,把每个大学生都牢牢地包裹在里面。
然而,平台再多再好,也总有它的两面性。海量的信息固然是宝藏,但也可能造成信息过载,让人无所适从,甚至陷入信息茧房。各种便捷的服务让人生活无忧,却也可能让人变得更加依赖、缺乏独立性。无处不在的社交看似热闹,但也可能导致社交焦虑,或者让真正的线下交流变得稀少。更别提那种无休止的内卷,每个人都想在这些平台上展示自己最好的一面,获得更多的机会,无形中也加剧了竞争和压力。
所以说,这些大学生平台,它们的存在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它们能帮你插上翅膀,让你飞得更高更远;用得不好,也可能让你迷失方向,深陷其中,浪费了最宝贵的青春。关键在于,如何筛选信息,如何平衡线上线下生活,如何利用平台提升自我价值,这才是每个大学生真正要思考和实践的。毕竟,平台只是工具,真正掌控方向的,永远是我们自己。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