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广州的“本b”大学,老实说,现在再用这个称呼,总觉得有点年代感,甚至有点不合时宜了。毕竟,很多省份早就取消了批次划分,什么一本二本的,渐渐都成了历史名词。但在我们这些过来人或者经历过那个时代的学生家长心里,这个概念多少还有些印记,尤其是大家在谈论大学层次的时候,潜意识里还是会拿出来比划两下。
要真掰扯起来,广州城里,那些过去被划归为“二本”批次,但如今声誉、实力、就业竞争力都非常强劲,甚至有些专业已经跻身“一本”录取线,但在大众印象和某些语境下仍带着“二本”底色的学校,主要有这么几所:广东工业大学(广工)、广东财经大学(广财)、广州大学(广大)、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广技师)、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仲恺)。还有一些特色鲜明的艺术类院校,比如星海音乐学院和广州美术学院,虽然专业性强,但从综合分数线和报考热度来看,部分专业的录取分数线也常常落在普适意义的“二本”范畴。
好了,话匣子一开,咱们就好好聊聊这些学校,以及它们背后那些活色生香的故事和奋斗者的青春。
在我看来,如果你当年高考分数没高到能稳进“双一流”顶尖学府,但又想在广州这座一线大都市里,找一所既能学到真本事,毕业后又不愁饭碗,甚至还能闯出一片天地的大学,那么这些昔日的“二本”学校,绝对值得你深思熟虑。它们可不是你想象中那种“退而求其次”的选择,很多时候,它们是“潜力股”,是“逆袭者”,是“黑马”。
先说广工,广东工业大学。提到它,脑子里立马浮现的就是一群埋头苦干的“理工男”,当然,现在女生也越来越多了。这所学校,当年可是在不少人心目中“二本”中的扛把子。记得我有个表弟,当年考上广工的时候,家里亲戚都说“好学校啊,出来就是工程师,吃香的!”。广工这些年真是铆足了劲儿发展,尤其是在工程、材料、自动化这些领域,那可不是盖的。你去大学城校区看看,图书馆晚上亮到多晚,实验室里那些仪器设备多先进,你就知道这帮孩子平时是真下苦功的。校园里经常能看到他们穿着沾了油墨的工作服,或者背着电脑包匆匆赶去参加各类竞赛的身影。那种务实、求真、敢闯敢拼的劲头,简直是广工的灵魂。它就像个默默耕耘的老农,却能产出最优质的粮食。毕业出来,无论是去华为、美的、格力这样的大厂,还是投身到广州日新月异的科技创新浪潮中,广工学子都是香饽饽,就业率和薪资水平在广东高校里一直名列前茅。你说它是不是值得?当然,如果你喜欢诗情画意、人文气息浓厚,那广工可能不是你的第一选择,但如果你想学一门吃饭的硬手艺,未来在职场上大展拳脚,那广工绝对是你的菜。
然后是广财,广东财经大学。这所学校,在广州的大学圈子里,气质那是相当独特的。它不像广工那么“硬核”,但自带着一股子精致的“财经范儿”。我有个大学同学的妹妹,当年考上广财,高兴得不得了。她说,终于不用再天天和那些“铁疙瘩”打交道了,可以学经济、学金融、学管理,感觉自己一下子就“高大上”起来。广财在经济学、管理学、法学这些学科上,实力强劲,尤其是在珠三角,财会、金融行业的口碑那是相当好。学校里漂亮的小哥哥小姐姐也多,时尚感十足。他们的学生,不仅学业上努力,对实践和职业发展也特别重视。各种模拟炒股大赛、商业策划大赛,那氛围真是热火朝天。在金融城、珠江新城的高楼大厦里,你随便一问,总能遇到几个广财的校友。他们毕业后,很多都去了银行、证券、会计师事务所,或者自己创业,在商海里摸爬滚打。广财给人的感觉,就像是广州这座商业都市的缩影,充满着机遇和挑战,也充满了精英意识和奋斗激情。它的学生们,不仅学识渊博,更重要的是,他们懂得如何在商业社会中立足,如何去“搞钱”和“搞事业”。
再说广大,广州大学。这所学校,光听名字就带着一股浓浓的“地方特色”和“本土情怀”。它就像广州这座城市的“亲儿子”,承载着太多的期待和厚爱。广大是一所综合性大学,学科门类非常齐全,从文史哲到理工农医,几乎无所不包。我的一个老同事,他女儿就考上了广大,学的是汉语言文学。他说,孩子从小在广州长大,离不开这个城市,广大就在家门口,而且校园环境特别美,新校区宽敞大气,老校区也古朴典雅。广大给人的感觉,就是稳重、包容、接地气。它没有广工那么偏科,也没有广财那么“精英”,但它能给学生提供一个非常舒适和多元的学习成长环境。在这里,你可以选择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专业,可以参与各种社团活动,可以体验地道的岭南文化,还可以充分感受广州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它的毕业生,无论是考公、考研,还是就业,都表现得可圈可点。很多广大学子,毕业后选择留在广州,成为这座城市建设和发展的中坚力量。可以说,广大就是广州的“城市名片”之一,它的学生和广州这座城市,是血脉相连,唇齿相依的。
当然,除了这三所“头部选手”,其他学校也有自己的精彩。广技师(广东技术师范大学),顾名思义,在师范和技术教育方面有着自己的独到之处,培养了很多优秀的技术教师和职业教育人才,为广东的职业教育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听名字就带点泥土的芬芳,在农业工程、食品科学这些领域深耕细作,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尤其是在现代农业和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它的价值愈发凸显。而像星海音乐学院和广州美术学院,这两所艺术殿堂,更是无数艺术生心中的圣地。她们的学生,是带着天赋和热爱去学习的,那种沉浸在艺术创作中的纯粹和痴迷,是其他综合性大学难以比拟的。他们的毕业展演、音乐会,经常一票难求,你看着那些年轻的面孔,就知道他们在用自己的方式,为这座城市增添着不一样的色彩和生命力。
说到底,现在大学教育,“本b”这个标签已经没那么重要了。真正重要的是,你选择的专业是否符合你的兴趣和天赋,你所在的学校是否能提供你所需的资源和平台,以及你自己是不是个有目标、肯努力的年轻人。你看,这些昔日的“二本”学校,它们并没有因为过去的标签而止步不前,反而都在奋力奔跑,不断提升。它们就像广州这座城市一样,务实、开放、充满活力,等待着那些有梦想、敢拼搏的年轻人。
所以,别被那些老掉牙的批次划分给束缚了思维。去实地走走看看,去和学长学姐聊聊,去感受一下这些学校的真实气息和生命力。你会发现,在广州,有太多值得你去投入四年青春,去奋斗、去成长的大学。重要的不是那个模糊不清的“本b”头衔,而是你毕业后能拿出什么样的真本事,能在这个城市里闯出怎样的未来。这,才是最实在,也最有意义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