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三本大学有哪些

陈老师 教育评论1阅读模式

谈到沈阳的“三本”大学,这话题一抛出来,我心里总有点儿不是滋味,但也带着一份沉甸甸的真实。因为“三本”这个说法,现在更多的是一种历史的、民间的习惯性称谓了,官方招生批次里,很多地方早就把二批次和三批次合并了,甚至有省份直接就合成了本科批次。但我们心照不宣,当大家问起“三本”,其实问的是那些曾经属于第三批次录取、或者现在依旧是民办性质、学费相对较高、录取分数线没那么“高不可攀”的本科院校。对,就是它们。

所以,如果非要我现在就掰着指头数数沈阳究竟有哪些,那我们得把眼光放宽一点,看向那些从传统意义上的独立学院转设而来的民办普通本科高校,或者那些自诞生起就定位为民办本科的学府。举几个例子,你心里就有数了:

  1. 沈阳城市学院:这前身啊,可是大名鼎鼎的辽宁大学新华国际商学院,典型的独立学院转设成功案例。
  2. 辽宁传媒学院:它脱胎于沈阳师范大学本山艺术学院,艺术类的学子们,对它应该不陌生。
  3. 沈阳科技学院:别看名字高大上,它曾是沈阳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也是独立学院的一员。
  4. 沈阳城市建设学院:这个呢,是过去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北方科技学院的“新身份”。
  5. 沈阳工学院:这是一所实打实的民办普通本科高校,从一开始就走自己的路。
  6. 辽宁何氏医学院:同样,一所民办医学院,特色鲜明,对医学有执念的孩子们会考虑。
  7. 辽宁中医药大学杏林学院:虽然名字里还带着母体大学的印记,但它依旧保持着独立运营的姿态,算是一种过渡中的状态吧。

是不是一下子觉得眼花缭乱?没错,时代在变,这些学校也在变,它们在探索自己的生存之道,也在为那些与“985”、“211”失之交臂,却依然渴望本科文凭、渴望大学生活、渴望更高平台的孩子们,提供另一扇门。

我常想,夏日炎炎,高考成绩公布,多少少年少女的心啊,就像坐上了过山车,忽高忽低。那些分数,不仅仅是数字,更是十几年寒窗苦读、无数个挑灯夜战的缩影。当分数定格,面对一本二本的“高墙”,有些孩子或许会感到失落,觉得未来一片迷茫。这时候,“三本”也好,民办本科也罢,它们就像是海岸线边的一排灯塔,不那么耀眼夺目,却也默默指引着方向。

在我看来,选择这些学校,绝不是一种“退而求其次”的无奈之举,它更像是一种务实的选择,一份对未来的理性规划。你想啊,考不上名校,难道就放弃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了吗?当然不是!在沈阳这座工业老城,在东北这片土地上,多少家庭都把孩子送进大学当作头等大事。这些学校,它们提供了一个缓冲地带,一个可以继续深造、提升自我的平台。

而且,你别小看了这些学校。它们中的很多,在专业设置上可不是随便拍脑袋的。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活下来,它们往往会紧盯市场需求,开设那些更具实用性、更接地气的专业。比如说,传媒学院的艺术设计、广播电视编导;城市学院的工商管理、会计学;科技学院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这些专业,也许听起来没有那么“高大上”,但却是企业实打实需要的,是学生毕业后能迅速找到就业岗位的技能。我见过不少从这类学校毕业的学生,他们在各自的领域摸爬滚打,凭借着扎实的专业技能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一样闯出了一片天。他们的起步或许不那么光鲜亮丽,但那份为了生活和梦想而奋斗的韧劲,绝不输给任何名校生。

当然,我们也不能回避现实问题。学费,这绝对是选择这类学校时,绕不过去的一道坎。动辄每年一两万甚至更高的学费,对于普通家庭来说,确实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我听过太多家长为了孩子的学费,省吃俭用,甚至去借贷。这份沉甸甸的爱和期盼,也让很多孩子在大学里更加努力,他们知道自己肩上的责任。这种压力,有时反而会成为一种动力,让他们更懂得珍惜学习的机会,更懂得规划自己的未来。

另外,社会上对这些学校的认可度,也确实存在一些偏见。有人会说,“三本”毕业的含金量不高,找工作会受歧视。这话听着刺耳,但我们也要正视。但我想说的是,文凭只是敲门砖,真正的本事和能力,才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底气。沈阳的许多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他们看重的是你的实际操作能力,你的解决问题能力,以及你的学习态度。如果你在这类学校里认真学习,积极实践,多参加实习,多考取证书,你的简历一样会发光。那些在图书馆里埋头苦读的身影,那些在实训室里反复操作的双手,那些在社团活动中锻炼领导力的学生,他们绝不是“低人一等”。

想想看,当一个学生从黑龙江、吉林甚至内蒙古的小县城,带着一份高考的忐忑和对沈阳的憧憬,踏进这些大学的校门时,他们是带着怎样的心情?是带着对新生活的向往,对知识的渴望,对未来的一点点迷茫,以及对父母殷切期望的沉重。那些校门,或许没有名校的红墙碧瓦那么气派,但每一块砖,每一片瓦,都承载着梦想的重量。图书馆里那股油墨和纸张混杂的味道,教学楼里老师们抑扬顿挫的讲课声,食堂里人声鼎沸的烟火气,宿舍里彻夜长谈的哥们姐妹情谊,这些都是大学生活最真实的模样,与学校的批次等级无关。

我总觉得,与其纠结于“三本”这个标签,不如把目光聚焦到更本质的问题上:你想学什么?你希望通过大学获得什么?沈阳这座城市,虽然不是一线大都市,但它有自己的魅力。它是老工业基地,有很多传统产业,也在积极转型发展高新技术和现代服务业。这意味着,无论你学机械、材料、计算机,还是金融、传媒、旅游,都能在这里找到相应的实习和就业机会。沈阳的消费水平相对合理,生活节奏也比南方城市慢一些,对于很多学生来说,这里是一个不错的成长平台。

最后我想说,无论你选择的是哪所大学,无论是“985”还是民办本科,大学四年,才是真正决定你未来的关键时期。如果你把大学当成一个混文凭的场所,即使是清华北大,也可能一事无成;如果你把大学当成一个提升自我的跳板,即使是普通的学校,也能让你脱胎换骨。那些能够从沈阳的这些“三本”背景院校走出来,在社会上摸爬滚打,最后站稳脚跟的人,他们身上往往有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一份脚踏实地的精神。这份坚持,难能可贵,也最值得我们尊重。所以,别再被那些标签束缚了,重要的是你如何利用这四年,去塑造一个更好的自己。沈阳的这些学校,它们只是提供了一个起点,而你的人生,才刚刚开始。

沈阳三本大学有哪些

 
陈老师
  • 本文由 陈老师 发表于 2025年9月22日10:29:16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xingxingwuyu.com/p/568421.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