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三本大学有哪些

陈老师 教育评论2阅读模式

说起“三本大学”,这个词儿啊,现在听起来,总觉得带着点历史的尘埃,有点儿老派了。毕竟,咱们上海,以及全国大部分省份,都早已经把本科批次合并了,什么“一本”、“二本”、“三本”的划分,在高考录取环节,其实已经没那么泾渭分明了。但要真较真儿,问现在上海三本大学有哪些,那咱们就得把话掰开了揉碎了说,捋一捋它背后的那点儿“味道”。

如果非要按照过去那种约定俗成的理解,也就是指那些录取分数相对较低,或者以民办性质独立学院居多的本科院校,那么在上海,你大概会想到这么几所:

  • 上海杉达学院: 这所算是上海民办高校里的老牌子了,口碑一直不错,学科门类也比较齐全。
  • 上海建桥学院: 同样是民办大学,以工科、管理类专业见长,硬件设施投入挺大。
  •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 艺术类院校,虽然分数线可能比不上中央美院、中国美院,但在上海这片创意热土上,也吸引了不少有艺术梦想的孩子。
  • 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 这其实是独立学院的性质,依托上海师范大学,主要培养教育、管理等人才。
  • 东华大学莱佛士国际设计学院: 这算是个比较特殊的国际合作办学项目,设计领域很有名,学费也高,但严格意义上可能不太符合传统“三本”的定义,只是分数要求可能没那么“卷”。

此外,一些公办院校的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或者部分应用型本科专业,虽然学校本身是“二本”甚至“一本”,但它们的分数线也可能相对友好一些,所以有时候也会被不明就里的人拉到一起谈论。比如上海电机学院上海商学院上海政法学院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的一些专业,它们都是很好的公办院校,但因为专业定位和录取情况,有时候会给人一种“比较好考”的印象。

好了,问题回答完了,但故事才刚刚开始。

我总觉得,给大学分个三六九等,本身就带着点傲慢和偏见。就像我们评价一个人,难道只看他的出身,不看他后天的努力和成就吗?上海,这座魔幻都市,每个人都在其中寻找自己的位置,教育资源更是如此。那些被称为“三本”的学校,它们的存在,其实是为了一大批渴望在大城市接受高等教育,却又在分数线上差了那么一口气的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实实在在的机会

我有个表弟,当年高考失利,就差几分没能进他心仪的“二本”。家里愁云惨雾,觉得天都塌下来了。后来他去了上海杉达学院,学了个计算机专业。刚开始,亲戚朋友私下里议论纷纷,觉得这孩子算是“栽”了,和那些985、211的“天之骄子”比,简直是天上地下。但他这人,轴得很。大学四年,他没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反而铆足了劲儿。社团活动、专业竞赛,图书馆的灯光常常伴他到深夜。他还自学了好多编程语言,假期跑去公司实习,哪怕是端茶倒水、跑腿打杂的活儿,也从不叫苦。

毕业的时候,那些曾经窃窃私语的亲戚们都傻眼了。他拿到了好几个上海本地公司的offer,其中一家互联网公司,虽然不是什么“大厂”,但也算是行业内小有名气。现在他已经在上海工作好几年了,买了车,正在攒首付买房。你说,他这四年,到底值不值?那些所谓的“名校光环”,在他身上,重要吗?

所以啊,我觉得我们谈论“三本”,不能只盯着那个旧标签,更要看看这些学校当下在做什么,能给学生带来什么。现在很多“三本”院校,尤其是民办大学独立学院,它们深知自己没有公办院校那样的政府拨款优势,也没有历史沉淀下来的学术声望,所以它们必须另辟蹊径,寻找自己的专业特色和生存之道。

很多学校都把重心放在了应用型人才培养上。什么叫应用型?就是更注重实践操作,更贴近市场需求。比如说,有些学校会请来企业的一线工程师、设计师来上课,让学生还没毕业就接触到真实的项目经验;有些会设立各种实验室工作室,鼓励学生动手实践,把书本知识变成实际操作技能。这种教学模式,对于那些不想一头扎进理论研究,而是希望毕业就能上手工作的学生来说,简直是量身定制。他们可能没有那么多时间去搞那些“高大上”的科研,但他们学到的,是真刀真枪能在职场上搏杀的实践能力

当然,学费是绕不开的话题。民办大学学费普遍比公办大学高出一大截,动辄一年几万块,这对于普通家庭来说,确实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但这笔钱,很多时候也投入到了教学设施的改善、师资力量的引进,以及更个性化的学生服务上。比如说,上海建桥学院,据说当年的教学楼和宿舍都是按照高标准建设的,环境非常不错。上海视觉艺术学院,那里的设备更新,师资队伍里不乏业界大咖,都是实打实砸钱堆出来的。你花这份钱,买到的不仅是文凭,更是四年里相对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教育资源

再说了,上海这座城市,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教育资源库。不管你身处哪所大学,只要你有心,周末去复旦、交大旁听讲座,去艺术馆看展,去创业园区感受脉搏,这些都是你唾手可得的机会。甚至,去陆家嘴的咖啡馆里坐坐,看看那些光鲜亮丽的白领们,都能给你带来不一样的启发和动力。上海就业市场是巨大的,它不会因为你毕业于哪所学校,就对你关上所有的大门。它看重的是你的能力,你的情商,你的解决问题能力,以及你是不是能为这个城市创造价值。

在我看来,那句话说得好,条条大路通罗马,重点是你能不能找到那条属于自己的路,然后铆足了劲儿往前冲。那些上海三本大学也好,或者现在统称为本科批次里分数线相对不那么“”的学校也罢,它们提供了一个平台。这个平台或许没有那么金光闪闪,但它足以承载一个年轻人对未来的憧憬和奋斗的汗水。

与其抱着过去那点儿阶级划分的陈旧观念不放,不如多看看这些学校都在哪些领域做得出色,它们的毕业生去了哪里,以及最重要的,孩子们在那里面是不是学到了真本事,找到了自己的方向。我一直坚信,个人奋斗的力量是无穷的。一张文凭,只是敲门砖。真正能让你在上海这样的大城市站稳脚跟,走得更远的,是你骨子里的那股劲儿,是你夜以继日的付出,是你永不放弃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那些穿着学士服,在陆家嘴高楼前拍毕业照的孩子们,无论他们的母校是清华北大,还是上海杉达学院,谁能说他们不闪耀?他们的光芒,是他们自己挣来的。

所以,别再问上海三本大学有哪些了,这个概念本身就带着过时的偏见。不如问问,在上海,有哪些大学能让孩子学到一技之长?有哪些大学能让孩子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方向?这才是真正有意义的问题。毕竟,未来是属于那些敢于打破标签、敢于创造自己价值的人。

上海三本大学有哪些

 
陈老师
  • 本文由 陈老师 发表于 2025年9月8日10:33:16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xingxingwuyu.com/p/568111.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