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问我桐庐有哪些大学?嘿,说实话,这问题刚抛出来,我心里咯噔一下,立马浮现的不是一所所挂着“大学”牌子的巍峨学府,而是我们桐庐这片山清水秀的土地上,那些实实在在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要真论起传统意义上的,那种四年本科、硕士博士一脉相承的大学,咱们桐庐,眼下还真没有。
这话听着可能有点直白,甚至带点遗憾,但这就是现状。每每有人问起,我就得解释一番。毕竟,桐庐在我们浙江,名气不小,“最美县城”这块金字招牌不是白得的,富春江畔,山水如画,是多少人心里的诗意栖居地。可教育这事儿,尤其高等教育,它自有一套发展逻辑,跟美不美、富不富,有时候还真不是简单的正比关系。
你想啊,我们桐庐,它离杭州多近?开车一个多小时,高铁更快。杭州那是大学云集,浙大、杭师大、浙工大……你数都数不过来。人才、资源、政策,都往省会跑,这是自然规律。桐庐在这种虹吸效应下,要硬生生拔地而起一所综合性大学,那难度可想而知。资金、师资、生源,哪一样不需要巨大的投入和长远的规划?不是说我们桐庐不努力,也不是没那个心气儿,但实际情况摆在这儿,得承认,更得务实。
不过呢,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大学,不代表我们桐庐在高等教育方面就一片空白。我们有浙江艺术职业学院的桐庐校区,还有一些围绕特色产业展开的职业培训和成人教育,这些可都是实打实的教育资源。就拿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来说,那也是培养艺术人才的摇篮啊,虽然不是大而全的综合大学,但在其专业领域内,也是高水平的。它的存在,至少让我们桐庐的孩子,有机会在家门口接触到更高层次的艺术教育,这难道不值得肯定吗?
我记得小时候,考上大学那可是光宗耀祖的大事儿。村里谁家孩子考上去了,那是要敲锣打鼓送走的,意味着这孩子从此“跳出农门”,去城里发展了。那时候,大学意味着走出,离开。现在呢,虽然大方向还是去大城市求学,但我们桐庐本地的职业技术学院,也为那些想学一门手艺,毕业后直接就业的年轻人提供了不错的选择。比如,我们桐庐的快递物流产业那么发达,如果能有针对性的快递物流管理、仓储技术、大数据分析等专业,那不就直接服务于地方经济,留住一批人才吗?
这几年,桐庐的健康产业,旅游产业,都是蓬勃发展。你想,健康管理、养老护理、旅游服务、酒店管理……这些行业都需要专业的人才。如果能有更精准对接这些特色产业的职业学院,或者现有院校能增设相关专业,那简直是如虎添翼。比如,开个“富春山居文旅学院”,专门培养旅游规划、民宿管理、文化创意方面的人才,岂不是既有桐庐特色,又能解决实际需求?或者“神仙峰健康学院”,针对健康养生、中医理疗、运动康复这些,想想都觉得有意思。
说白了,大学的形式可能在变。以前我们觉得大学就是象牙塔,就是搞理论研究。现在呢,随着社会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一个地方的高等教育水平,不一定非得看它有多少985、211,更要看它能不能培养出适应地方发展的人才,能不能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桐庐的未来,我觉得,恰恰就在于如何将自身“绿水青山”的优势,转化为“金山银山”,而教育,尤其是与特色产业紧密结合的教育,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当然了,我们心底里也都有个大学梦。谁不想自己的家乡有一所响当当的大学呢?那意味着文化的提升,学术的繁荣,人才的汇聚。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接受一流的本科教育,周末还能回家吃顿饭,多好!这不光是方便,更是一种自豪。但这个梦要实现,绝非一朝一夕。它需要规划者的远见,需要地方经济持续的支撑,更需要外部资源的引入。可能从杭州的大学分校区开始,也可能从某些特色专业学院的升级开始。一步一个脚印,慢慢来,桐庐这片土地,有山有水,有灵气,我相信只要方向对,这份教育的果实,终有一天会成熟。
所以,当别人问起桐庐有哪些大学时,我不会直接说“没有”,而是会告诉他们,我们桐庐虽然没有传统意义上的综合性大学,但我们有在努力的职业学院,我们有独特的地方产业,我们有对高等教育的渴望和对人才的珍惜。更重要的是,我们有“最美县城”的底蕴,这本身就是一种独特的教育资源,能滋养人心,能培养情操。教育,不仅仅在课堂,也在山水之间,在文化传承之中。这份未来的答卷,桐庐还在书写,我们拭目以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