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想学音乐,尤其想把这门艺术当作毕生追求,那大学的选择可真是个绕不开的大问题。我常跟那些眉眼里透着对音乐炽热的火苗的年轻人聊,他们最先问的,往往就是:“老师,到底有哪些大学是专门教音乐的啊?”
我的回答通常是这样的:如果真要掰着手指头数,国内那些响当当、在音乐界有口皆碑的学府,首先,那几座“金字塔尖”是绕不过去的。比如北京的中央音乐学院和中国音乐学院,上海的上海音乐学院。这三所,在我心里,它们就是中国专业音乐教育的殿堂级存在,是无数琴童、歌者、乐痴心中的“麦加”。除了这三家,区域性的音乐学院也星光熠熠,各有千秋。像南方的星海音乐学院,西南的四川音乐学院,中部的武汉音乐学院,北方的天津音乐学院和沈阳音乐学院,还有近几年发展迅猛的浙江音乐学院等等。这些,都是实打实的、以音乐为核心的专业音乐学院。
当然,除了这些“专精”的音乐学院,不少综合性大学里也有非常优秀的音乐学院或音乐系。它们可能不如专业音乐学院那么名声在外,但在某些方向上,比如音乐学、音乐教育,甚至是艺术管理,其教学实力和学术氛围也绝不容小觑。你像北京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南京艺术学院(虽然名字带“艺术”,但其实涵盖很广)、吉林艺术学院等等,它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同样活跃在音乐舞台、教育岗位和研究领域。
好了,这个问题算是开门见山地答了。可真要把这件事儿说透,光报几个名字可不够。选学校,哪儿有那么简单?那可是选你未来四年乃至更久的生活方式,选你跟谁学习,跟谁一起成长,选你将要沉浸其中的那片精神土壤啊。
我记得当年,我自己也曾为这个选择夜不能寐。那时网络没现在这么发达,信息没那么透明,全靠着前辈的口口相传,还有那么点儿“道听途说”。现在回想起来,那种迷茫,那种对未来的既憧憬又忐忑的心情,仿佛还历历在目。所以,当我看到那些孩子眼神里的渴望时,总想多说几句,把自己摸爬滚打的经验掰碎了讲给他们听。
咱们先说说那些专业音乐学院吧。
你若是真下定决心,要走演奏家、歌唱家,或是作曲家这条路,那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和上海音乐学院,你必须得好好瞄准了。说句实在话,能考进去,哪怕是勉强考进去,那也是一种实力和运气的双重认证。那里的老师,多半是圈子里的泰斗,随便拎出来一个,都可能在你的专业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们的教学理念、艺术视野,以及那份对音乐的极致追求,是别处难以比拟的。我在央音上过几节旁听课,那琴房里传出来的琴声,那歌剧排练厅里传出的嗓音,简直能把人震得七荤八素。那是一种带着历史沉淀和学术严谨的气场,你身处其中,不自觉地就会被感染,被推着往前走。当然,竞争也是异常激烈的。别以为考进去就万事大吉了,那四年,你得每天跟高手过招,跟天赋异禀的“妖怪”们同台竞技。这份压力,既是动力,也是对心理承受能力的巨大考验。
再说说那些区域性的专业音乐学院。比如星海,在广州,那可是岭南音乐文化的重镇。它的流行音乐系,在全国都是数一数二的,很多现在活跃在华语乐坛的歌手、制作人,都出自那里。广州本身就是个充满活力、包容性强的城市,这种氛围也浸润了星海的音乐教育。要是你对流行音乐、录音艺术、音乐制作更感兴趣,那星海绝对值得你重点考虑。那种南方的热烈、开放,会给你带来不一样的创作灵感和舞台体验。
而四川音乐学院呢,在我心里,它带着一股西南特有的洒脱和热情。川音不光在民乐、声乐方面有很强的实力,它的美术、舞蹈专业也很有特色,这就形成了一种综合的艺术氛围。我在成都待过一段时间,那里的生活节奏、美食文化,以及街头巷尾不经意间流淌出的音乐,都给这座城市增添了独特的魅力。在川音学习,你或许能感受到一种更加自由、多元的艺术气息,不像北上那么“卷”,但艺术的深度和广度也丝毫不减。它的通俗音乐学院也是非常强的,培养出了不少明星。
至于武汉音乐学院,它在民族音乐和音乐教育方面有着深厚的底蕴。中部地区的音乐学院,往往更注重文化的传承和普及。武音的校友网络非常广阔,很多省市的音乐教育骨干都出自这里。如果你将来想成为一名音乐教育家,或者对荆楚乐舞、民族乐器有特别的偏爱,武音会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而天津音乐学院和沈阳音乐学院,它们则代表了北方音乐教育的另一面。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培养了大量优秀的音乐人才。它们的管弦乐、声乐等传统优势专业一直保持着高水准。那份北方特有的豪迈和沉稳,也在教学中有所体现。
现在,我们把目光转向那些综合性大学的音乐系或音乐学院。
这其实是另一种选择,也是另一种思路。它可能更适合那些不仅仅想成为纯粹的表演者,而是想将音乐与更广阔的人文社科知识结合起来的同学。比如北京师范大学的音乐学院,它的音乐学、音乐教育专业,往往会更注重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在这里,你不仅要练琴唱歌,更要读大量的书,研究音乐史、音乐美学、音乐心理学。你学到的不只是技术,更是一种思考音乐的方式,一种将音乐融入社会、服务教育的视野。这样的培养模式,对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更为多元,无论是做研究、当老师,还是从事文化传播、艺术管理,都有更坚实的基础。
南京艺术学院,虽然名字里有“艺术”二字,但它其实是一所综合性艺术大学。它的音乐学院在全国的艺术院校中也是很有地位的。因为它身处南艺这个大平台,你可以接触到美术、设计、传媒、舞蹈、戏剧等各种艺术形式,这对于拓宽你的艺术视野,激发跨界创作的灵感,是非常有益的。在一个充满多元艺术气息的环境里学习音乐,那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
所以,你看,即使都是“音乐专业”,里面的门道也多了去了。
我常常跟学生说,选择学校,不仅仅是看它的名气有多大,更要看它适不适合你。
你热爱的是古典音乐的严谨与辉煌,还是流行音乐的自由与创新?
你想成为独当一面的演奏家,还是更乐于幕后默默耕耘的作曲家或制作人?
你的性格是喜欢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还是更倾向于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中探索?
你对地域文化有没有偏好? 是喜欢北上广深这样的大都市,还是更钟情于成都、武汉这样生活气息浓郁的城市?
这些问题,都需要你静下心来,好好问问自己。
当然,除了这些形而上的考量,还有非常现实的问题摆在面前。师资力量,那是重中之重。一个好的导师,对你的专业成长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你需要去了解你感兴趣的学校有哪些老师,他们的研究方向、教学风格是否与你契合。甚至可以想办法去旁听一节课,或者通过网络了解他们的公开课或讲座。
再者,学校的氛围也很重要。有些学校注重精英教育,竞争压力大,节奏快;有些学校则更强调人文关怀,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你在哪里会感到更自在,更能发挥自己的潜能?这就像找对象,光看条件不行,还得看有没有眼缘,合不合得来。
还有一点,未来的发展前景。虽然说“行行出状元”,但不同学校的培养方向和校友网络,确实会对你毕业后的就业方向产生影响。专业音乐学院的毕业生,很多会选择进入乐团、歌舞团、艺术院校任教,或者成为独立的音乐人。而综合性大学的毕业生,则可能更倾向于进入教育机构、传媒行业,或者从事音乐相关管理工作。这没有优劣之分,只有适合与否。
说到底,选择音乐院校,是一个自我探索和不断权衡的过程。它不仅仅是选一所大学,更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选择一种与音乐共舞的未来。这条路,注定是充满挑战的,有时会枯燥到让你怀疑人生,有时又会因为一个音符、一段旋律而感到无比的幸福和满足。但正是这份热爱和坚持,才让这条路变得格外有意义。
所以,我的建议是:多看,多听,多问。去了解这些学校的特点,去感受它们的氛围。然后,闭上眼睛,问问自己的心,它想去哪里?它想听见什么样的声音?最终,你会找到那个最适合你的地方,让你的音乐梦想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