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街舞专业这事儿,老实说,你这问题问得太是时候了,但答案嘛,可能跟你脑子里勾勒出来的画面,多少有点儿出入,甚至还有点儿意思。真要板上钉数地说哪几所传统大学正儿八经地开设了“街舞专业”——那种从大一念到大四,出来拿个文凭,上面白纸黑字写着“街舞”俩字的,目前来看,国内还真是凤毛麟角,稀罕着呢!
不过呢,别急着失望,这不代表就没有!它更多是以一种专业方向、特色课程或者在一些艺术类院校、职业学院里“曲线救国”的形式存在着。要真点名道姓地掰扯掰扯,那几所走在前头的,你肯定会听到它们的名字:
首当其冲,绕不开的肯定得是北京现代音乐研修学院(这名字听着就挺“新潮”的吧?)。它里面的国际舞蹈学院,下设的流行舞系,那可是实打实地把街舞作为重点方向来培养的。你在这里,能学到Popping、Locking、Hip-hop、Breaking、Urban Dance等等各种风格,从基本功到编创,从理论到实践,体系化得很。而且它还不止步于技术,连街舞理论、街舞文化、作品赏析这些东西,也都会有涉猎。可以说,这是国内把街舞教育做得最成规模、最被大家熟知的一个地方了,很多圈子里的大咖老师都在那儿执教呢。
除了北音,一些省市级的艺术学院或者职业技术学院,也开始悄悄地、或者高调地把街舞元素融入到它们的舞蹈表演或编导专业中去。比如有些学院会在舞蹈表演专业里设置现代舞与流行舞方向,其中就包含了大量的街舞训练内容。再比如上海视觉艺术学院,虽然可能没有一个独立叫做“街舞专业”的牌子,但它的舞蹈类专业,对现代舞、爵士舞、以及一些街头文化舞蹈形式的包容性,那可不是一般强,很多街舞高手也常去交流、授课。还有一些地方的艺术职业学院,出于培养市场急需人才的考量,也会设置流行舞蹈或体育舞蹈方向,其中街舞的比重越来越大。
所以你看,它不是完全没有,只是载体和称谓有所不同罢了。这背后的逻辑,其实挺值得玩味的。
想当年,街舞这玩意儿,哪儿有“专业”可言啊?它就是街头的、地下的、生野的,是一帮子不被理解、充满荷尔蒙的少年们,在破旧的纸板上,在斑驳的墙角下,伴着震耳欲聋的Beat,用身体呐喊出他们对生活的不满、对自由的渴望、对彼此的认同。那会儿,谁跟你提什么大学?谁跟你扯什么文凭?能把一个招式练得炉火纯青,能在Cypher里炸翻全场,能用身体讲个故事,那才是真正的本事,真正的荣誉!
可时代变了,变快了,也变复杂了。当街舞从街头走上荧幕,当“这!就是街舞”这样的综艺火遍大江南北,当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它那股子蓬勃的生命力和无与伦比的魅力时,一个现实的问题就摆在了所有人面前:这帮跳得牛逼的孩子们,将来能干嘛?怎么才能更专业化、更体系化地发展下去?毕竟,一腔热血总不能当饭吃一辈子吧?
这就是街舞进入高校的必然性。它不再仅仅是个人爱好,它开始被赋予艺术的标签,被纳入文化产业的范畴。于是,就有了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些尝试和探索。
那么问题来了,这种“大学里的街舞”到底教些啥呢?难道就是把那些酷炫的Move拆解开来,一步一步教你学?当然不只。真正做街舞教育的,他们明白,光有技术是远远不够的。你得懂街舞历史,知道不同风格的起源和发展,明白它们背后的文化脉络;你得学乐理知识,知道怎么去听音乐、理解音乐,才能跳出音乐的灵魂;你得懂人体解剖学和运动生理学,科学地训练,保护自己,避免伤病,这可是街头野路子容易忽视的大问题;你还得学编创思维,怎么把自己的想法用舞蹈表达出来,怎么去创新,去形成自己的风格;甚至,你可能还得学舞台管理、教学法、艺术管理,这都是为了将来能有更广阔的职业发展路径。
我个人觉得,街舞能走进高校,是好事,是进步。它意味着街舞这门艺术,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可和尊重。它给那些真正热爱街舞的年轻人,提供了一个更稳定、更专业的学习平台。想想看,以前要学街舞,你可能得满世界找老师,可能得在鱼龙混杂的培训班里摸爬滚打,学到的东西也良莠不齐。现在有了高校的介入,至少在教学质量和师资力量上,能有更可靠的保障。那些曾经在街头摸爬滚打的老炮儿们,也能通过这种方式,把自己宝贵的经验、对文化的理解,体系化地传承下去。这不也是一种文化传承的责任吗?
当然,这里面也有争论,也有顾虑。有人会担心,街舞一旦被“框进”了学院的围墙,会不会就失去了它原有的野性、自由和创造力?会不会变得过于标准化、模式化,从而丧失了那股子街头文化独有的“Real”味儿?这确实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街舞的精髓,很大一部分在于它的即兴和自我表达,在于它那股子“不破不立”的反叛精神。学院教育如何能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又不对这种精神形成束缚,反而能激发出更深层次的艺术探索,这是每一个街舞教育者都需要面对的挑战。
所以,我常常在想,一个真正理想的街舞专业,它不应该只是单纯地复制街头的东西,也不是完全照搬传统舞蹈的教学模式。它更像是一个融合器,一个孵化器。它应该提供扎实的基本功训练,教授丰富的舞蹈理论,但同时,更要鼓励学生去打破常规,去质疑,去创造。它应该是一个开放的平台,既能让学生深入了解街舞的历史和文化根基,又能让他们接触到最前沿的街舞潮流,甚至能跨界融合,把街舞和现代舞、戏剧、影像等其他艺术形式结合起来,碰撞出新的火花。
未来呢?我敢打赌,随着街舞文化在国内的持续升温,会有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正视它,甚至有可能会有更多综合性大学,而不是仅仅是艺术院校,会开始尝试开设相关的专业方向或者辅修课程。这不仅能为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的街舞人才——包括舞者、编导、教师、文化推广者,更能进一步推动街舞艺术的发展和多元化。
所以,如果你现在正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心里揣着一份对街舞的热爱,又在纠结“能不能把它变成我的事业”,那我的答案是:能!这条路可能不像传统专业那么条条大路通罗马,但它充满机遇,充满挑战,更充满激情。去那些有街舞教育氛围的学校看看吧,去感受一下那里跳动的脉搏。或许在那里,你能找到你想要的答案,找到你人生舞台的下一个节拍。毕竟,跳舞嘛,最重要的是心里的那团火,和脚下的路,怎么走,都在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