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波士顿大学有哪些?呵,太多了!多到我有时都觉得,BU它根本不是一个规规矩矩、四四方方的大学校园,它更像是波士顿这座城市本身伸出来的几根粗壮的神经,深深扎进康涅狄格大道的脉络里,一路向西蔓延。如果你真要问它“有哪些”,那可真是个宏大的命题,因为它拥有的,不仅仅是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建筑和专业,更是一种无处不在的、鲜活的、甚至有点粗砺的生命力。
首先,它有的是那种庞大到令人窒息又充满可能性的学术版图。你知道吗,当第一次踏上Comm Ave,看着两旁鳞次栉比的红砖建筑,你就会明白,这里没有传统意义上的“中心大草坪”,没有那些一眼望不到边的林荫小道。BU就是沿着一条主干道,像一条巨龙一样蜿蜒盘踞着。它的学院多到你眼花缭乱:文理学院(CAS)是所有学生的基础,像个巨大的熔炉,容纳着从文学艺术到量子物理的各种奇思妙想;凯斯特罗姆商学院(Questrom),那里的学生走路都带着一股精明强干的风;传播学院(COM),我跟你说,走进去你就能闻到新闻稿和电影胶片混合在一起的味道,那里的学生眼睛里都闪着光,随时准备去挖掘下一个大新闻或者拍一部惊世骇俗的短片。
别忘了工程学院(ENG),那些孩子们,头发可能有点乱,但脑子里装的都是改变世界的代码和设计图;还有艺术学院(CFA),无论是剧场的灯光,还是画室里颜料的气味,都能把你瞬间拉进一个充满创造力的世界。萨金特学院(Sargent)在健康科学领域那可是顶尖的,如果你对物理治疗、营养学或者职业疗法感兴趣,那里简直是宝藏。当然,还有国际关系学院(Pardee),培养出的学生个个都是能言善辩、洞察力非凡的未来外交官或全球问题解决者。法学院、医学院、牙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每一个都是独当一面的庞然大物,它们各自为营又紧密相连,构建了一个几乎无所不包的知识体系。你想学什么?基本上,BU都能给你一个答案,而且是高水准的答案。
它还有一种独特的城市与校园交融的气质。波士顿大学不把自己锁在一个象牙塔里。它就是城市的一部分,你出了宿舍楼,可能就是一家小咖啡馆,拐个弯就到了熙熙攘攘的商店街。你坐上绿线地铁,它就直接从校园中间穿过,把学生们载向市中心,载向芬威公园,载向远方的实习机会。这种浸润式的体验,让你在求学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成了波士顿这座城市的一员。清晨,查尔斯河畔的晨光洒在河面上,粼粼波光映衬着对岸麻省理工的红砖建筑,那种感觉,是你在任何封闭式校园都感受不到的自由与开阔。晚上,图书馆里咖啡和书本的氤氲气息,或者干脆是林肯街上小酒馆里传来的欢声笑语,都能让你感觉到,生活不仅仅是学习,更是一种体验。
再说说它有什么?它有的是那种多元到令人惊叹的学生活动和群体。你走在校园里,你会听到各种语言,看到各种肤色。全球各地来的学生,加上美国本土五十个州的学生,真是一个小小的地球村。这意味着你的视角会变得更宽广,你的思维会受到更多元的冲击。社团活动多到你数不清,从模拟联合国到极限飞盘,从国际学生社团到慈善组织,总有一个地方能让你找到归属感。冰球是BU的骄傲,每次主场比赛,阿格尼斯体育馆里那山呼海啸般的呐喊声,足以燃爆整个波士顿的夜空。我记得有一次,期末考前压力山大,跑去看了场冰球比赛,那种热血沸腾的感觉,一下子就把所有烦恼都冲散了。它拥有的,是让你在课本之外,也能找到真正热爱并为之付出的地方。
当然,它也有一些“不那么光鲜”的东西。比如,它有那高得让人心疼的学费。每当收到账单的时候,我都觉得自己的心在滴血,那是一笔巨款啊!这让你不得不更加努力地学习,去砥砺自我,去淬炼本领,因为你知道,你的时间和金钱都是沉甸甸的投入。它也有庞大体量带来的行政效率问题,有时候办个手续,找个部门,真会让你感觉自己像是在一个巨大的迷宫里打转,来回奔波。冬天的时候,波士顿那凛冽的寒风和漫天大雪,也绝对是它“拥有”的一部分。当你裹得像个熊一样,在雪地里深一脚浅一脚地赶去上课,你才会真正体会到,BU的魅力不仅仅是阳光明媚的春天,还有那份在寒冷中坚持不懈的韧性。
最后,我想说,波士顿大学拥有的,是一种让人爱恨交织但又无法割舍的独特魅力。它不是那种一眼就能被浪漫化的大学,它更像是一个现实而充满挑战的伙伴。它会推着你向前走,让你变得更独立、更坚韧、更具有全球视野。它会给你提供无数的资源和机会,但能否抓住,全在于你自己。它拥有无数个故事,每个在这里生活过的人,都能讲出一段属于自己的BU记忆。从查尔斯河畔的日出到灯火辉煌的学术楼,从图书馆里彻夜奋斗的身影到体育馆里挥洒汗水的青春,这些都是它无形却又最珍贵的财富。所以,如果你问我波士顿大学有哪些?我会告诉你,它拥有的是你未来无限的可能,以及一段让你永生难忘的成长经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