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上海大学,这名字,乍一听是不是觉得挺简单的?可实际上,它背后藏着的故事、它所包含的肌理,远比你想象的要复杂、要有意思得多。它绝不是一所“平平无奇”的大学,身上那股子海派的精气神儿,还有那段跌宕起伏的校史,真值得好好聊聊。
你可能会问,上海大学都有哪些?直白点说,它现在,也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上海大学,是一所综合性的“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同时也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它的“构成”可不是一块平地起高楼那么简单,而是四所根基不同、历史各异的大学,在1994年那场世纪大融合中,共同汇聚而成的。这四家,分别是老上海大学、上海工业大学、上海科学技术大学,以及原上海科技专科学校。是不是听起来就有点历史的厚重感了?这就像几条各自奔流的河流,在某个历史的节点,一下子汇入了同一片大海,成就了今天的这片汪洋。
要真正理解“上海大学都有哪些”,就得把时间线拉长点,回溯到它的“精神原点”。对我来说,这大学的“魂”,还得从那个风起云涌的1922年说起。那一年,国共两党在上海,携手创办了一所大学,就叫“上海大学”。你没听错,就是这个名字,和现在一样!当时的校长是于右任先生,教务长是瞿秋白,还有像蔡和森、邓中夏、张闻天这些名字,哪一个不是响当当的革命先驱、思想巨匠?那时的上海大学,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简直就是新文化运动和革命思潮的熔炉,培养了无数仁人志士。它不是单纯的学术殿堂,更是一个孕育火种、点燃激情的地方。可惜啊,好景不长,短短几年,1927年就被国民党当局强行关闭了。这段历史,就好像上海大学的基因密码,虽然短暂,却深刻地烙印在它的骨子里,成为它今天红色基因和敢为人先精神的源泉。每每想起这段,我总觉得心头一热,那不仅仅是校史,那是中国近代史的一角啊!
当然,老上海大学虽被关闭,但它的血脉并没有断绝。建国后,它的精神和部分学科力量,以各种形式在上海这座城市得以延续和发展。比如,原上海工业大学的前身之一,就能追溯到老上海大学的工学院部分;上海科学技术大学,则代表了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大力发展理工科教育的时代缩影;而原上海科技专科学校,则更侧重于实用性、技术性的培养。你看,它们各自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积累着不同的底蕴。直到1994年,历史的齿轮又一次转动,这四股力量,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再度汇聚,形成了我们今天所熟知的、全新的上海大学。这真是一次意义深远的战略重组,它让这所大学一下子拥有了更宽广的学科面,更雄厚的师资力量,也承载了上海市建设高水平综合性大学的殷切期盼。
那么,具体到“物理空间”上,上海大学都有哪些呢?它主要拥有三大校区,每一个都有自己的独特气质和功能定位:
首先,也是最核心的,是宝山校区。这里是上海大学的主校区,位于上海市的宝山区上大路。如果你第一次来,肯定会被它的宏伟和现代化所震撼。想想看,占地2000多亩,绿化覆盖率超高,图书馆、体育馆、实验楼、教学楼、宿舍区,应有尽有,规划得井井有条,气势恢宏。教学楼的玻璃幕墙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图书馆里永远坐满了求知的学子,大草坪上时不时能看到学生们休憩玩耍的身影。这里承载着大部分的本科和研究生教育,是真正意义上的学术心脏和人才摇篮。我个人觉得,宝山校区就像一个充满活力的大社区,既有严谨的学术氛围,又不失青春的朝气和生活的便利。每次走进校门,那种扑面而来的大学气息,总能让人感受到知识的魅力和未来的无限可能。
接着是延长校区。这个校区,则透着一股浓浓的艺术气息和老上海的韵味。它地处静安区,距离市中心更近,虽然面积相对小巧,但它可是上海大学艺术类学院的主阵地。鼎鼎大名的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和上海电影学院,都坐落在这里。你想想,那些未来的画家、雕塑家、设计师、导演、演员,他们可都是从这片土地上走出去的。校区里那些红砖绿瓦的老建筑,与现代化的艺术工作室完美融合,空气中似乎都弥漫着油画颜料、泥塑和电影胶片的味道。随便走进一间教室,可能就能看到学生们在激情创作,或者在排练话剧。我总觉得延长校区有种独特的小资情调,它不像宝山校区那么“大而全”,但它更精致,更有个性,是创意与灵感的孵化器。如果你想感受一下上海的艺术脉搏,这里绝对值得一逛。
最后,是嘉定校区。这个校区相对较新,位于上海市的嘉定区。顾名思义,它主要承载着上海大学的高科技与工程类学科,比如微电子学院、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等。这里离市区有点远,环境相对更清幽和安静。用我朋友的话说,“搞科研的人就喜欢这种地方,没有太多打扰,能沉下心来。”嘉定校区给人一种未来感,现代化的实验室、高精尖的设备,无不在彰显着上海大学在科技创新领域的雄心壮志。它可能不像宝山那样生活气息浓厚,也不像延长那样艺术范儿十足,但它代表着上海大学在国家科技前沿的探索与担当。这里是硬核科技的诞生地,是创新成果的策源地。
除了这三大有形的校区,上海大学“拥有”的,还有它全面且实力不俗的学科体系。作为一所综合性大学,它几乎涵盖了你能想象到的所有大学科门类:从人文社科的文史哲、新闻传播、社会学,到自然科学的数学、物理、化学,再到工学领域的材料科学、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甚至包括经济管理、法学、美术、电影,以及近年来发展迅猛的医学院。尤其是材料科学与工程,这可是国家重点学科,在国内外都享有盛誉。上海大学的社会学研究,也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很有深度和影响力。而美术学院和电影学院,更是人才辈出,为中国乃至世界的艺术领域输送了大量新鲜血液。这种学科的广度与深度,让上海大学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志趣,也为社会发展提供多维度的人才支持。
对我而言,上海大学的“有”,不仅仅是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校区和学科,更是它身上那种独特的气质。它既有百年老校的底蕴,又充满了年轻的活力和开放包容;它既扎根于上海这座城市的脉络,又胸怀天下、放眼世界。它继承了老上海大学敢为人先、追求真理的革命精神,又在新时代焕发出创新进取、服务社会的勃勃生机。它不媚俗,有自己独特的“腔调”,总能在喧嚣中保持一份清醒,在浮躁中坚守一份沉淀。这里的学生,大多带着一份“接地气”的冲劲儿,既能仰望星空,也能脚踏实地。
所以,当别人再问我“上海大学都有哪些”时,我脑子里浮现的,绝不仅仅是宝山、延长、嘉定这三个地名,也绝不仅仅是几十个学院、几百个专业。它更是那段革命的火焰,是那合并的智慧,是那艺术的灵感,是那科技的突破。它是无数上大人在那里度过的青春与梦想,是他们留下的奋斗与汗水。它是一所有血有肉、有灵魂有故事的大学,它一直在成长,一直在蜕变,但那份独特的魅力,那股子上海大学特有的“劲儿”,始终没变。它,就是上海大学,一个不断刷新自我、值得被重新认识的存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