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大学有哪些?这个问题,问到我心坎儿里去了。南通大学,这个名字,在我这个南通人耳朵里听着,可不是简单的几个字拼凑起来的。它有啥?它有的可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的,那得掰开了揉碎了,带着点儿情感,带着点儿记忆,才能把它的“家底儿”给您盘出来。
要我说,南通大学首先有的,是那种根深蒂固的历史厚重感。它不是一夜之间拔地而起的“新贵”,而是浸润着百年风雨的文化血脉。您知道吗?这学校的根儿,可得追溯到清末民初那会儿,咱们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和教育的先驱,那位张謇先生。他老人家当年在这里,可不光是办实业,更是倾尽心血办教育,什么通州师范学堂啊,南通农科大学啊,纺织专门学校啊,医学专门学校啊……一个个地,像撒豆成兵似的,硬生生在江海大地上播撒下现代文明的种子。后来这些星星点点,经过时代的浪潮涤荡,最终汇聚成了今天的南通大学。所以,当你踏进通大校园,你感受到的绝不仅仅是几栋教学楼、几片绿地,而是一种从历史深处缓缓流淌出来的文脉与精神。那种“实业救国、教育兴邦”的理想,不是挂在墙上的标语,是刻在石头里、融进血液里的。想想看,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能有这等远见和魄力,培植出如此多样的现代学堂,这本身就是一种传奇,一种力量,一种信仰。
再来说说它具体“有哪些”吧,这可就得展开讲讲它的学科门类和特色了。通大啊,简直是五花八门,包罗万象,让人眼花缭乱又心生敬意。
首当其冲的,那必须是医学。提到南通大学,老一辈人几乎都能脱口而出“南通医学院”的名号。是的,通大的医学,那绝对是它的王牌中的王牌!从临床医学到护理,从药学到公共卫生,这儿培养出来的医学生,那可都是实打实、硬碰硬的。我有个远房表妹,当年为了考通大的临床医学,那叫一个拼命,日夜苦读。后来她真考上了,四年本科三年研究生,再规培,现在在医院里也是个独当一面的大夫了。每次听她说起在通大的学习生活,都充满了对老师们的敬重和对知识的渴求。听说他们的附属医院也是声名远播,医术精湛,每年都有无数生命在这里得到挽救,这不就是最直观的成果吗?那份救死扶伤的医者仁心,我觉得就是从通大的医学院里传承下来的。
除了医学,师范教育也是通大的一大亮点。作为张謇先生教育思想的直接继承者,南通大学的师范专业也培养了无数扎根在基础教育一线的园丁。他们不一定光芒万丈,但都默默耕耘,用知识和爱心塑造着一代又一代的未来。那份朴实、严谨、有爱心的师德,就是通大教师教育的底色。
当然,作为“家纺之都”南通的本地高校,纺织工程与相关学科自然也是通大不可或缺的特色。别小看纺织啊,现在可不是你想象中的“老旧”行业了!通大的纺织,现在玩的是智能纺织、新材料、时尚设计,紧跟时代脉搏,与产业需求结合得特别紧密。我认识一个老板,他的公司就经常和通大的纺织学院合作搞研发,新的面料、新的工艺,都是从那儿出来的。这说明什么?说明它有生命力,有创新力,能把传统优势转化为现代发展的新动能。
还有就是因为南通独特的地理位置——江海交汇,所以航海技术与交通工程也是它的鲜明标签。培养远洋船长,听着就特别带劲儿,那种劈波斩浪、驰骋四海的豪情,可不是一般学校能给的。
除了这些,南大还有文、理、工、管、艺等方方面面的学科,几乎涵盖了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从这里走出去的毕业生,可谓是五湖四海,各行各业都有他们的身影。
说起南通大学,您也得提提它的校园环境。不是那种奢华到晃眼的“土豪”范儿,而是透着一股子江南水乡的灵秀气和书卷气。树多,绿化好,特别是春天樱花烂漫,夏天梧桐叶片在阳光下闪烁,秋天金黄的银杏叶铺满小径,冬天下雪了,古老的建筑群覆上薄薄的白雪,那真是美得让人心醉。每次路过,总能看到学生们捧着书在湖边朗读,或者在图书馆里伏案疾书。那种沉静的学习氛围,是骨子里带来的,是百年文脉的熏陶。
最后,我想说,南通大学还有的,是它那份温润而坚韧的生命力。它不张扬,不浮躁,就像南通这座城市一样,低调务实,但一直在默默地积累,默默地进步。这些年,它在科研平台建设、产学研结合、国际交流方面都取得了长足发展,不再是象牙塔里孤芳自赏,而是积极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它不仅仅是一所学府,更像是一本厚重的书,每次翻开,都有新的发现,都能感受到那份底蕴、那份韧性、那份不断向前的劲头儿。
所以,如果您再问我南通大学有哪些?我会毫不犹豫地告诉您:它有历史的传承、专业的精深、环境的雅致、人才的济济、精神的滋养,更重要的是,它有未来,有希望,还有我们这些对它怀有深深情感,并为之自豪的人。它就像老家院子里那棵粗壮的樟树,默默地生长着,却撑起了这片天地的一方荫凉。那可真是个宝藏地儿,值得你细细品味。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