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西安长安区有哪些大学,那真是“一抓一大把”,简直是把半个西安的学府都给“薅”到了这片地界。你瞧,陕西师范大学(长安校区)、西安外国语大学(主校区)、西安邮电大学(长安校区)、西北政法大学(长安校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南校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长安校区)、西安财经大学(长安校区),还有我印象里比较早就在那儿扎根的西安培华学院,以及西北大学的长安校区,它们共同构成了长安区独特的学府风景线。
第一次去长安大学城,那还是好些年前了,那会儿路还不是现在这么平整宽阔,两边稀稀拉拉的,感觉还带着点儿郊区的荒凉气儿。可一晃眼,这地方简直是“变脸”啊,变得我都快不认识了。从以前的“鸟不拉屎”,到现在的大学林立,学生们熙熙攘攘,各种小饭馆、文印店、超市、网吧像野草一样疯长起来,把整个区域都撑得满满当当的,生机勃勃得让人有点儿发怔。你走在韦郭路上,或者郭杜十字,耳边全是年轻人的喧嚣,空气里都弥漫着一股子青春的荷尔蒙味儿,还有烤肉串和麻辣烫的香气,那真是人间烟火气最浓郁的地方之一。
陕西师范大学的长安校区,在我心里,总带着点儿“老大哥”的范儿。毕竟“师大”这块牌子,本身就沉甸甸的。走进校园,你会觉得它大气、典雅,那种沉淀感是新学校比不了的。春天里,樱花开了,红叶李也闹腾开了,整个校园美得像幅画。学生们呢,当然是带着一份独特的书卷气,虽然有时候也“疯玩”,但骨子里那种对知识的敬畏和对教育的热忱,你总能感觉到。以前去师大蹭过几节公开课,那会儿觉得,哇,当老师真好啊,能和这么多有活力的年轻人在一起,多棒!
紧挨着师大的,就是西安外国语大学。西外在我印象里,就是“潮”和“国际范儿”的代名词。他们学校的学生,那气质,普遍都带着点儿不一样的味道,可能是因为学外语的缘故,眼神里都透着股自信和开阔。校区里能听到各种外语交织在一起,就像一首多声部的交响乐,时不时还有金发碧眼的外国留学生穿梭其间,真的有那么点儿“小联合国”的意思。夏天傍晚,坐在学校附近的某个小酒馆里,听着不远处学生们吉他弹唱的声音,或者英语角里叽里呱啦的讨论声,感觉自己都年轻了几岁。
再说说西安邮电大学,以前总觉得邮电大学是那种理工男扎堆的地方,校风严谨,学生刻苦。去了才知道,人家现在可时髦了,校园也建得现代感十足。邮电大学的学生,很多都是未来的通信精英、IT达人,骨子里自带一种“码农”的特质,就是那种对技术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精神的劲儿。每次路过,都能看到不少学生背着电脑包,脚步匆匆,脸上写满了对未来的憧憬,那股子冲劲儿,特别能感染人。当然,他们的食堂也是出了名的好吃,性价比高,据说好些别的学校的学生都会特意跑过去“蹭饭”。
西北政法大学,这名字一听就带着股子“正气”。这学校的学生,身上总带着点儿法律人的严谨和逻辑性。他们的校园,给我感觉就是那种庄重而又充满活力的地方。尤其是到了辩论赛啊、模拟法庭啊,那劲头儿,真的让人看了都热血沸腾。我觉得法大的学生,是那种特别有思辨精神的,看问题也相对深入,不是那种人云亦云的。和他们聊起来,你总能感受到一种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追求,挺让人佩服的。
还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南校区,这可是信息技术领域的“大佬”。西电的学生,那真的叫一个“学霸”云集,走在路上,你都能感觉到他们身上散发出的“智商光环”。校园里,各种实验室、创新基地那是鳞次栉比,晚上教学楼里灯火通明,那是学生们在“啃代码”,在“攻坚克难”。他们的学生毕业后,好多都去了华为、中兴这些大厂,为国家的信息化建设贡献力量。每次说起西电,我脑子里浮现的就是一群聪明绝顶的年轻人,用代码改变世界的样子,简直酷毙了。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长安校区也很有意思。建大的学生,手里总少不了设计图纸,脑子里总想着如何让城市变得更美、更宜居。他们的校园设计感就很强,建筑本身就是一道风景线。我记得有一次,在他们学校附近等公交,看到几个学生拿着尺子和画板,在校门口对着一栋楼测绘,那份专注,真是让人动容。这些未来的建筑师、规划师,身上带着一份对空间和美学的独特理解,对城市的发展有着自己的思考,那种匠人精神,特别值得称道。
至于西安财经大学的长安校区,感觉就是那种接地气的、充满烟火气的地方。财大的学生,对数字、对经济有着天然的敏感,将来都是要进入各个行业,把经济的脉、掌钱的舵的人。他们的校园,你能感受到一种积极向上、务实求真的氛围。各种求职宣讲会、创业分享会层出不穷,学生们为了未来的职业发展,都是铆足了劲儿在学习、在实践。
当然,还有西安培华学院,作为一所办学历史悠久的民办高校,它在长安区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培华的学生数量庞大,给长安区带来了巨大的人流和消费活力。他们学校的校风也比较活泼,各种社团活动搞得有声有色,给整个大学城增添了不少色彩。
其实,这些大学扎堆在长安区,带来的不光是教育资源的集聚,更深层次的是对整个区域的重塑和赋能。以前的长安,可能就是个郊区县,农业为主。可现在呢,因为这些大学的存在,它成了“科教大区”,成了年轻人梦想起航的地方。围绕着大学城,吃喝玩乐、衣食住行,方方面面都发展起来了。以前可能连出租车都不太愿意去的地方,现在公交线路密布,地铁也通了,各种共享单车把路边塞得满满的。
当然,人多了,自然也有烦恼。比如早晚高峰期的交通,那是真让人头大。学生多了,房租也水涨船高,给一些周边居民带来了压力。但总体来看,大学城带来的积极影响是压倒性的。它不仅仅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更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是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我个人觉得,长安区因为这些大学的存在,才真正有了自己独特的灵魂和气质,那种青春、活力、智慧和未来感,是别的地方很难复制的。每次经过这片区域,我总会停下来,感受一下扑面而来的年轻气息,它提醒着我,西安这座古城,不光有历史的厚重,更有不断向前的生机与活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