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张家口有啥大学?嗯,提起这事儿啊,第一个跳出来的肯定就是河北北方学院了,这是张家口高等教育里头,算是最拿得出手、也是唯一的本科院校了。当然了,除了它,还有几所高职专科学校,像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啊,还有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张家口也有个校区。不过嘛,大部分人问“张家口有哪些大学”,心里想的、或者说最关注的,多半就是那个“北方学院”了。它承载了这座城市高等教育的大部分光荣与梦想,也装满了无数年轻人的四年光阴。
这河北北方学院,说起来故事还挺多的。它不是凭空冒出来的,是好几个学校合在一起的产物。你想啊,以前有张家口医学院、张家口师范专科学校、张家口农业高等专科学校,这三家底子都不错,尤其是那个医学院,在河北甚至山西内蒙那一片儿,名声可是响当当的,培养了好多厉害的医生。后来呢,一合并,就成了现在的北方学院。所以你看它学科门类挺多的,既有老牌儿的医学,也有师范类的教育学科,还有农学,再加上一些理工科、管理类、人文社科啥的,挺全面的一个地方性综合大学。
我在张家口待过一段时间,对这学校多少有些了解,或者说,身边有些朋友是在那儿念的书。听他们聊起来,感觉这学校挺真实的,没有大城市那种光鲜亮丽,但有种北方城市特有的敦厚和踏实。学校有几个校区,老校区嘛,在市中心,那会儿交通方便,周边热闹,吃饭逛街啥的都不愁。新校区呢,就往开发区那边去了,地方是真大,校园环境也好,绿化做得不错,看着敞亮,就是离市区远了点儿,得坐公交,有时候挺耗时间的。但冬天的雪景是真美啊,整个校园白茫茫一片,配上北方的蓝天,那种干净纯粹的画面,现在想想都觉得挺治愈的,虽然吧,那风也是真真儿的能把你从头吹到脚底,冻得人直打哆嗦,感觉穿多少衣服都不够使。
要说河北北方学院的特色,绕不开的肯定是医学。它的临床医学、医学影像、麻醉学这些专业,分数线不低,毕业生就业也挺有竞争力,好多去了京津冀周边的医院。感觉学医的学生都特别辛苦,整天泡在图书馆、实验室,背那些厚厚的书,看着都累。还有农学,这个可能很多人不太了解,觉得北方城市跟农业联系没那么紧密?其实不然,张家口这地方地理位置特殊,农学研究还是挺重要的,学校的农学专业也有一套自己的东西,不是随便弄弄的。这些老牌专业,就像是学校的根,扎得深,也最能代表学校的底蕴。
学生的生活嘛,挺典型的大学生活吧。上课、考试、图书馆、食堂、宿舍,构成了一个小世界。食堂的饭菜,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传说”,北方学院也不例外,有朋友当年吐槽某个窗口的菜难吃,也有人怀念某个小吃摊的炸串。下了课,大家会去学校周边的步行街逛逛,或者坐车去市区的大商场转悠。张家口这地方,娱乐活动没法跟一线城市比,但也有它的乐趣。比如到了冬天,去崇礼滑雪就特别方便,好多学生都会去体验一下,毕竟冬奥会在这里开过嘛,滑雪氛围特别浓。夏天呢,郊区的草原天路是个好去处,自驾或者组团骑行,看看风景,吹吹风,挺舒服的。
把学校放在张家口这座城市里看,感觉也挺有趣的。张家口给人的感觉,首先是风大,真的大。然后是四季分明,冬天冷得出奇,夏天却是个凉爽的避暑胜地。冬奥会的举办,让这座城市焕发了新的生机,基础设施、城市面貌都有了很大提升。学校的学生,某种程度上也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变化。他们在这儿度过四年,学习知识,结交朋友,也感受着这座城市的脉搏。毕业后,一部分人会选择留在张家口工作,成为建设这座城市的新力量;更多的人可能会选择去更大的城市发展,把在这儿学到的本领带出去。
除了河北北方学院这个“扛把子”,前面提到的高职院校,像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也做得不错。现在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职业技术学院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他们更注重实践操作,培养的是能直接上手干活儿的技术工人、高技能人才。比如汽修、护理、计算机应用、旅游管理这些专业,学出来就业路子也挺广的。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张家口校区嘛,听名字就知道,偏重工科,为制造业输送人才。这些学校虽然不像本科那样引人注目,但它们在默默地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也是张家口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我看来啊,选择在张家口上大学,无论是本科还是高职,都意味着一种选择。它可能不是那个最热门、最光鲜的选择,但它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成本不高、并且能让你静下心来学习的环境。特别是河北北方学院,它的医学和农学在区域内有优势,如果对这些领域感兴趣,来这里学习是个挺务实的选择。而且,张家口这座城市本身也在发展变化,未来会怎么样,谁也说不好,但在一个城市最充满活力的大学校园里度过几年,感受城市的呼吸,体验北方的四季,认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这段经历本身就是宝贵的财富。它教会你的可能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还有如何在一个并非中心舞台的地方找到自己的位置,如何与自然相处(特别是那些大风和严寒),如何在这个有故事的城市里留下自己的印记。所以,别光看名字,觉得“北方”好像有点远,有点偏。真来了,沉下心感受,你会发现它有它独特的美和价值。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