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河南的大学啊,那可真不少,你想啊,这么大个人口省份,孩子们想上学,这需求量得多大?所以,各种类型的学校,从顶尖一点的到普普通通的,分散在各个城市里,撑起了整个省的高等教育体系。
首先,你肯定绕不开的,是省会郑州的那个大块头—— 郑州大学。哎呀,这个体量可不得了,就在郑州嘛,省会。现在是 双一流 建设高校了,国家重点支持的,你想啊,河南这么大个人口省,能有个这么一号扛鼎的大学,不容易。校园特别大,据说有几个校区,老校区、新校区,去了就感觉是进入了一个小城市,人那个多,来自全省甚至全国各地的年轻人,图书馆永远爆满,自习室得占座,食堂总是热气腾腾的,充满了青春的活力和一点点焦虑感。学科门类特别全,文理工医农什么都有,是个超级综合性大学。很多河南的孩子,特别是家里条件允许又考得好的,第一志愿常常就是它,毕竟在家门口嘛,方便。它承载了太多河南学子的梦想和家庭的期望。
然后呢,得把视角挪到古城开封去了。那里有个跟郑大感觉完全不一样,但同样响当当的招牌—— 河南大学。河大,论历史,那真是甩郑大好几条街,是 历史悠久 啊,民国那时候就很出名了,是中国最早的综合性大学之一。它跟郑大感觉是两种气质,郑大是新河南的蓬勃向上那种劲儿,现代化的高楼多,追求效率和规模;河大就是老河南的底蕴,古朴,沉静。尤其老校区,明伦校区,那个漂亮!梧桐树特别多,秋天叶子黄了,那个景儿,太美了,跟油画一样。红砖绿瓦的老建筑,透着一股子书卷气。走在里面,感觉时间都慢下来了,跟郑大那种快节奏完全不是一个调调。虽然现在不是“双一流”了(很多人替它惋惜,觉得凭历史和底蕴早该是),但它是省部共建高校,实力依然很强,特别是文史哲、艺术、师范类的专业,底蕴深厚,很多老一辈学者都是河大出来的。所以,想感受历史沉淀的,或者学偏人文艺术类的,河大是很多人心里的白月光。
除了这两所,河南的大学就像满天星斗,散落在各个城市,服务着不同的需求。
比如,说到 师范 类,培养老师的,新乡有个 河南师范大学,这个很厉害,是省属重点高校,师范专业是它的招牌。很多优秀的河南中小学老师都是这里出来的。校园环境也挺好,老牌师范院校嘛,总归有点自己的积淀。还有像安阳师范学院、洛阳师范学院、周口师范学院等等,这些师范院校分布在各地,为地方教育源源不断地输送人才。
理工 科类的呢,也有好几所。在郑州就有 河南工业大学,以前叫郑州粮食学院,在粮食、食品方面的特色很突出,后来改名成工业大学,发展也很快。还有 郑州轻工业大学,名字听着挺具体,跟轻工产业结合紧密。另外,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也在郑州,名字一听就知道跟水利、电力相关,行业特色很鲜明,很多毕业生都去了水利、电力系统。洛阳那边有 洛阳理工学院 和 河南科技大学,河科大是多学科性的,但工科尤其是机械、材料那些挺强的,毕竟洛阳也是老工业基地。这些学校培养了大量工程技术人才,支撑着河南的工业发展。
农科 类的,当然是 河南农业大学 了,也在郑州。河南是农业大省啊,这个学校太重要了!袁隆平院士生前还在这当过校长呢。农学、林学、畜牧兽医这些都是它的优势学科,为河南的农业现代化提供了智力支持。
财经 类的呢,不能不提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也在郑州。听名字就知道,经济、管理、法律这些是它的强项,很多想进银行、证券公司、会计师事务所或者当律师的,会把这作为目标。这两年金融、法律多热门啊,这学校的学生就业挺不错的。
医学 类的,新乡除了师范大学,还有个 新乡医学院,是河南省重要的西医类本科院校,培养了很多医生护士,在河南的医疗系统里影响力很大。郑州大学的医学院也很强,合并了之前的河南医科大学,实力不可小觑。
除此之外,还有许许多多地方性的本科院校和高等专科学校,比如信阳师范学院、南阳师范学院、商丘师范学院、许昌学院、平顶山学院等等,它们可能名气没那么大,但在各自区域内,为当地的孩子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也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量实用型人才。还有一些专门类的学校,比如河南中医药大学、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民办的)等等。
你想啊,河南每年参加高考的学生有多少?几年前就突破百万了,现在也维持在很高的水平。这么多孩子要上大学,光靠省外那些名校肯定不够,自己省内的这些大学就成了消化巨大生源、提升全省人口素质的主力军。虽然大家心里都清楚,跟北京、上海、南京、武汉那些名校云集的地方比,河南的高等教育整体实力还有差距,顶尖高校的数量和质量是短板,孩子们考出去竞争压力特别大。但这些土生土长的河南高校,它们就在这里,就在家门口,实实在在地为一代又一代的河南学子打开了知识的大门,给了他们改变命运、提升自己的机会。它们是河南发展的基石,也是无数河南家庭希望的寄托。
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故事,自己的特色,培养出的学生奔向各行各业,扎根在河南,或者走向全国各地。看着一个个大学校门,脑子里就会浮现出无数年轻的面孔,背着书包,满怀憧憬地走进去,几年后又带着知识和历练走出来,走向各自的人生。这些学校不仅仅是一栋栋教学楼、一片片操场,它们是河南这片土地上跳动的教育脉搏,是希望汇聚的地方。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