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南昌大学啊,脑子里立马蹦出来的,首先就是 大。真的,不是一般的大,是那种能让你走断腿的大。尤其是 红角洲 那新校区,占地面积据说赶得上好几个中学摞一块儿,头一次去,导航都得开着,不然真能迷路。那个地方,风那个大啊,特别是冬天,从赣江那边吹过来,嗖嗖的,能把你吹个透心凉。
它最鲜明的标签,我觉得,就是 江西唯一一所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这个分量可不轻,在江西,它就是那个顶尖的存在。以前吧,大家伙儿一说南大,首先想到的是它家的医学,那可是老招牌了,响当当的,多少江西乃至周边省份的医院骨干都是从那儿出来的。现在呢,它是个综合性大学了,文理工医管法,啥都有,学科门类齐全得让人眼花缭乱。感觉就像一个巨大的熔炉,把各种各样的知识、各种各样的人都汇聚到了一块儿。
我在想,南昌大学有哪些?首先是规模大,这个是直观感受,无论是校园面积还是学生数量,都庞大得很。学生多到什么程度?食堂里永远人声鼎沸,图书馆里一座难求,上下课高峰期,教学楼门口乌泱泱全是人头攒动,跟赶集似的。那感觉就像置身一个小城市,有自己的公交系统,有自己的商业街(校内校外都有),甚至有自己的“潮汐”——上课时人流涌向教室,下课时又分散到食堂、宿舍、操场。
再说它的地理位置,红角洲嘛,算是南昌这些年发展起来的新区,环境其实挺不错的,绿化做得可以,旁边就是赣江,没事儿能去江边吹吹风,看看落日,风景还是有的。但刚搬过去那会儿,周边配套还不像现在这么成熟,感觉有点“荒”,不过这些年起来了,吃喝玩乐的地方也多了不少。对于学生来说,交通也算便利,有地铁站,去市中心虽然有点距离,但能接受。
除了红角洲这个主校区,还有青山湖校区、前湖校区(以前的医学部)、抚州校区等等,但红角洲无疑是核心,新大门气派得很,校友桥也是个地标,桥上总是走着形形色色的人,承载着多少青春故事。我在桥上看下面车来车往,看夕阳把教学楼的玻璃幕墙染成一片金黄,就会觉得,哇,这就是大学啊,生机勃勃的。
它的学术氛围嘛,因为体量大,不同学院、不同专业差别挺大的。医学院的同学真是埋头苦读,图书馆里熬夜是常态。有些理工科专业,实验室里也是灯火通明。文科社科类的,讲座挺多,各种社团活动也丰富多彩。感觉就是,机会很多,但看你抓不抓得住。资源是海量的,就看你有没有那个劲儿去挖掘、去利用。
当然,体量大也意味着一些挑战。比如管理,几万名学生,不是件容易的事儿。有时候会觉得流程有点繁琐,办个啥事儿得跑好几个地方。还有就是住宿条件,毕竟学生多,不可能个个都住单间,宿舍条件嘛,大部分是标准配置,说不上多好,但也过得去,集体生活嘛,体验的就是那个烟火气。
老师们呢?各种各样,有学术大牛,也有年轻有为的青年教师,还有些可能是经验丰富的实践派。遇上一个好老师,真能点亮你一个学期甚至好几年。我在想,南大那么多老师,总能遇到那么几个让你受益匪浅的。
所以,要问南昌大学有哪些?它是一个巨无霸,是一个国家重点支持的平台,是一个有着深厚医学底蕴但又全面发展的综合体,是一个充满年轻活力和学术追求的大熔炉,是一个能让你体验集体生活、感受校园文化,可能也让你走断腿的地方。它不是完美的,有它的优点,也有它的不足,但它确实是江西高等教育里一个不可或缺,而且份量极重的存在。在那里待过的人,回忆起来总是五味杂陈,但很少有人会否认,那段时光,以及那个地方,在他们的人生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它就是这样一所大学,真实而庞大,承载着无数人的梦想和汗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