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要说芜湖有什么像样的大学?掰着指头数,大家普遍认同的,能撑起门面的,那主要是安徽师范大学和安徽工程大学这两所。当然,芜湖还有像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这样的高职院校,它们在各自领域,尤其对地方产业输送技术人才,功劳也挺大的,但多数人提“大学”,心里想的还是本科院校,所以咱们今天重点聊聊前面那俩“大家伙儿”。
先说安徽师范大学吧。这可是芜湖,不,甚至说是皖江地区一块响当当的老牌子了。你知道吗?它的历史能追溯到1928年的省立安徽大学。想想看,快一百年的历史了,风风雨雨走过来,那沉淀下来的东西,真不是盖的。尤其在人文学科、教育学方面,安师大在省内,甚至长三角地区,都是很有分量、有口碑的。
你走进安师大的校园,感觉完全不一样。尤其是赭山校区,那些老建筑,爬满藤蔓的墙壁,参天的大树,走在里面,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声。学生们抱着书匆匆走过,讨论问题的声音,图书馆里沙沙的翻页声……这一切都透着一种厚重、宁静的学术氛围。它不像一些新建大学那样光鲜亮丽,但那种经历岁月洗礼的质感,是无可替代的。这里的老师好多都是领域里的资深专家,培养的学生,尤其是当老师的,遍布安徽各地。说安师大是安徽基础教育的“摇篮”之一,真不为过。当然,安师大现在也有很多新校区、新专业,比如花津校区那边就更现代一些,校园更大,学科也更综合了,但骨子里的那种人文气质,我觉得还在。它不仅仅是一所学校,更像是一个文化符号,扎根在芜湖这座城市里,给它带来了书卷气和勃勃生机。每年的校庆或者毕业季,赭山校区总是特别热闹,很多校友回来看望,那份情怀,外人看了都挺感动。
再说安徽工程大学。这所学校呢,跟安师大是完全不同的气质。它可能没有安师大那么悠久的历史光环,但它更像是一个充满活力、紧贴时代脉搏的年轻人。安徽工程大学,名字就告诉你了,它的重点在“工程”。以前叫做安徽工学院,跟纺织行业联系很紧密,现在学科门类更多了,机械、电子、计算机、管理……都是跟现代工业、社会发展紧密相关的专业。
安工大的校园,给人的感觉就是比较现代、务实。可能不像安师大赭山校区那样有历史感,但设备更新,实验室多,走在里面,你能感受到那种搞科研、做项目的热火朝天劲儿。这里的学生,毕业后很多都直接对接到了芜湖本地乃至安徽省内的企业,尤其是奇瑞汽车、海螺集团等等,可以说它是为区域经济发展输送技术和管理人才的主力军。如果说安师大给芜湖带来了人文底蕴,那安工大带来的就是创新动力和产业支撑。它的校风感觉更偏向实践、应用,学生毕业后能很快适应工作岗位。这些年,安工大发展也挺快,专业越办越强,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在省内工程类院校里,地位越来越重要了。
这两所大学,虽然侧重不同,气质各异,但它们都深深地镶嵌在芜湖这座城市里。它们是芜湖的“大脑”和“心脏”的一部分。每年开学季,数万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年轻人涌入芜湖,他们带来了活力、创意和新鲜血液。想想看,没有这些大学生,芜湖会是什么样?可能会少了很多青春的笑语,少了很多深夜图书馆的灯光,少了很多创业的梦想,少了很多文化活动。这些学校的学生,毕业后一部分选择留在芜湖,成为了城市建设的新力量;一部分去了外面,但也把“芜湖母校”的印记带了出去。
除了这两所主要的,芜湖还有像芜湖职业技术学院这样的高职院校,听说他们很多专业的实训设备非常先进,跟企业的合作也很紧密,培养出来的技工非常抢手。有时候别小看了这些高职院校,它们对一线产业的技术支撑作用,是本科高校无法替代的。还有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也是专门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这些院校共同构成了芜湖的高等教育图谱,虽然不是像合肥、南京那样拥有众多“985”“211”的光环,但它们各司其职,各有特色,都在为芜湖这座城市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说起来,芜湖这座城市,长江穿城而过,有赭山,有镜湖,有方特欢乐世界,也有很多老街巷。大学城片区这些年发展也挺快的。学生们下了课,可以去镜湖边散步,去步行街逛逛,或者窝在学校周边的咖啡馆、小书店里。大学的存在,让芜湖这座城市多了一份年轻的味道,也多了一份可以期待的未来。每次看到那些背着书包的年轻面孔,就觉得挺好,希望他们能在芜湖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也希望这些学校能越办越好,为芜湖,也为更广阔的社会,培养更多有用的人才。所以,下次再有人问芜湖有什么大学,你就可以底气十足地说:有历史厚重的安徽师范大学,有务实进取的安徽工程大学,还有很多为地方经济默默输送人才的高职院校,加起来,组成了芜湖自己的“大学圈”,虽然不是最耀眼,但挺实在,挺有劲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