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南充的大学啊,外地人可能一拍脑门就想“哦,四川的嘛,肯定成都的多噻”,但其实我们南充,这座嘉陵江畔的千年古城,也是有自己的高等学府的,而且还不止一两所,各有各的味儿。真要掰着指头数数,南充地面上比较响当当、大家伙儿都知道的高校,主要有这么几所:
首先,也是好多人心里南充高校的“老大”,那就是西华师范大学。这名字一听就带着股子书卷气和历史沉淀感。想想看,它前身可是川北大学,那可不是盖的。学校校园面积大得惊人,分好几个校区,老校区在师大路那边,新校区在高坪,据说还有其他零零散散的点。好多年前我第一次去师大,那感觉就像进了座小城,梧桐树特别多,秋天叶子金黄了,走在里面,阳光透过树叶洒下来,那个漂亮啊,感觉空气里都带着一股子知识的味道。师范嘛,自然是培养老师的多,但它的学科很全,文史哲、理学、工学、农学、法学、经济、管理、教育、艺术,什么都有点,尤其是文科和理科的基础学科,底蕴深厚,好多老师都是老一辈留下来的宝贝疙瘩。我有个表姐就在那儿读的中文系,整天抱着本《红楼梦》啃,毕业后去了成都一个中学当老师,也算学有所用。你走在南充街上,时不时就能碰见背着书包、充满活力的师大学生,他们是这座城市里一股重要的青春力量。
然后是跟师大“并驾齐驱”的另一所重要本科院校——川北医学院。这名字直接点出了它的专业方向:医学。南充乃至川东北地区医疗界的中坚力量,很多都是从这儿走出去的。川北医学院啊,听着就觉得严谨、专业。它也有几个校区,附属医院就在市中心,人流量大得很。学校里头的学生,给我的感觉就是特别刻苦,你想啊,学医多不容易,要背那么多书,还要临床实践。夏天的时候,偶尔路过医学院的附属医院,能看到进进出出的医生护士,穿着白大褂,步履匆匆,感觉他们肩上都扛着挺沉重的责任。学校的优势专业,不用说,肯定是临床医学、口腔医学这些,都是国控专业,分数高着呢。它为地方培养了大量医疗卫生人才,这贡献是实打实的,关乎老百姓的健康福祉。
除了这两所本科院校,南充还有几所重要的职业技术学院和艺术类院校。
像南充职业技术学院,简称“南职院”,这可是南充本地规模比较大的高职院校了。职业技术学院嘛,就是更偏向技能培训和实践操作。社会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不仅要有搞研究的,更需要大量动手能力强的技术人才。南职院就扮演着这个角色,他们开设的专业都很贴近市场需求,比如机械制造、电子信息、建筑工程、现代服务业等等。好多南充本地的孩子,或者川东北农村出来的孩子,选择读职院,就是希望学门技术,将来好就业,早点减轻家庭负担。这儿的学生可能不像本科生那样整天泡图书馆搞学术,但他们在实训车间、模拟实验室里流下的汗水,一点儿也不比谁少。他们是南充工业和服务业发展的后备军,特别重要。
还有一些艺术类的院校,虽然主校区可能不在南充,但在南充有校区或者有重要的存在,也算是南充高等教育版图的一部分。比如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它主校区在绵阳,但在南充高坪好像有个校区或者继续教育学院啥的。这类学校就给南充带来了不一样的色彩,是培养艺术人才的地方。你可能会在街上看到穿着打扮比较有范儿、气质独特的年轻人,说不定就是从这儿出来的。艺术生嘛,身上总有那么一股子灵气。
再比如四川电影电视学院,简称“川影”,这可是明星的摇篮之一啊,好多著名演员、主持人都是川影毕业的。虽然它主校区在成都,但在南充有个金海棠校区,听说环境还挺不错的。虽然不在南充本部,但有了这个校区,也算是给南充增添了一抹“星光”,吸引了一些有艺术梦想的年轻人来到这座城市。
最后,别忘了还有南充开放大学,以前叫广播电视大学,现在转型升级了。它更像是一个面向社会、提供继续教育和远程教育的平台。很多已经工作了的人,想提升学历,或者想学点新东西,就会去开放大学报名。它给那些错过全日制大学机会或者想终身学习的人,提供了一个便捷的途径。
你看,细数下来,南充的高校体系还是挺丰富的,从综合性的师范大学,到专业的医学院,再到技能型的职院,还有艺术类院校和开放大学,基本涵盖了本科、高职、继续教育等多个层次。它们各自有各自的定位和特色,共同构成了南充的“大学城”景象。
当然,跟成都那些动辄几十所高校、学生数量庞大的城市比,南充的高校数量和规模可能不算特别突出,但它们对于南充这座城市来说,意义重大。它们不仅是培养人才的基地,更是城市活力和文化氛围的重要来源。你想啊,每年夏天,高考分数出来后,多少家庭为了选学校、填志愿而操心,又有多少来自全国各地的年轻人,因为被这些学校录取,第一次踏上南充这片土地,开始他们人生中最宝贵的一段时光。他们在校园里挥洒汗水,在图书馆里点灯熬油,在食堂里说说笑笑,在城市的大街小巷里留下足迹。他们的存在,让南充这座老城注入了源源不断的青春气息和新鲜思想。
我在南充生活了挺多年,亲眼见证了这些学校的发展和变化。比如西华师大新校区越建越好,绿化越来越漂亮;川北医学院的附属医院规模越来越大,医疗技术也在不断提升;南职院为很多本地企业输送了急需的技术工人。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变化。
说实话,我们南充的这些大学,可能没有沿海或者一线城市某些名校那么光环耀眼,但它们都很“接地气”,很务实,也很有自己的特色。它们培养出来的人才,好多都留在了川东北地区,为家乡的建设贡献力量。而且,能在自己的城市里有几所不错的大学,对于本地的孩子来说,也多了一些在家门口上学的选择,挺好的。
回想起来,当年自己填志愿的时候,也考虑过省内的这些学校,那种憧憬、那种忐忑,现在想想还挺有画面感的。虽然最终去了外地的学校,但心里总觉得,南充有自己的大学,是一件挺值得骄傲的事情。它们不仅仅是几栋教学楼、几个操场,它们承载着无数年轻人的梦想,也塑造着这座城市的未来。它们是南充的“智力引擎”,是南充的青春符号。所以,别小瞧了我们南充的大学,它们挺行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