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广州的二本大学,这事儿现在聊起来,其实不像以前那么界限分明了,你懂的,高考志愿填报那系统一直在变,什么一本二本批次都合并了好些年了。但大家心里还是有个杆秤的,或者说,习惯性地会把一些学校归到那个“二本”的范畴里去,尤其是在广东这个大背景下看。这些学校,虽然不顶着“985”、“211”那种光环,也不像清北华五人那样名声响彻全国,但它们扎根广州,有自己的特色,养活了一批批毕业生,在珠三角找工作,它们的名字可是实打实的管用。
硬要点名的话,哪些算呢?往常大家认知里比较典型的,比如广东财经大学(简称广财),这个绝对算一个,而且是二本里的热门选手,甚至有些专业分数线高得吓人,直追一本线,尤其那些跟金融、会计沾边的。还有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广师大),以前叫广东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名字听着偏职业教育,但现在发展得挺全面的,也有工科、管理、文学啥的,好几个校区分布在广州不同地方。再有就是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仲恺),名字听起来“农业”,但其实工程、管理、艺术类的专业也挺强,校园环境据说不错,历史也算有点积淀。广东药科大学(广药),这个不用说,医药类专业是招牌,在行业内认可度很高。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广二师),听名字就知道偏师范了,培养小学老师、幼儿园老师居多,也有一些非师范专业。广州航海学院,比较小众,专业偏航海类,但有自己的特色和就业出口。广东金融学院(广金),也是一个二本里的香饽饽,金融相关的专业很受青睐,毕业生不少去了银行、券商、保险公司。还有个广东警官学院,这个就更特殊了,定向培养警务人才的,要求比较高,不是谁都能上的。
当然了,你可能会问,广州大学(广大)算不算?广东工业大学(广工)呢?广州医科大学(广医)呢?这几个学校,现在基本上都算是一本范畴了,尤其是一些优势专业,分數线是妥妥的一本线以上,而且都是省里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高水平学科单位。广工以前是有二本批次招生的,但现在整体提上去了,特别是工科,名气很大。广医也是,医学类专业尤其是临床,录取分很高。广大更是整合了以前好几个学校,现在已经是广州市属高校的“排头兵”,很多专业都进一本招生的。所以,严格来说,它们已经不太符合现在语境下大家讨论“广州二本”的那个意思了,尽管它们在历史沿革上可能跟“二本”有过交集。
话说回来,为什么大家还是喜欢问“广州的二本大学”有哪些?我觉得吧,这是很多考生和家长的一个现实考量。高考分数,它就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够不上一本线,或者够得上一本但冲刺更好的学校没把握,那么二本线附近,又想留在大城市,尤其是像广州这样经济发达、机会多的地方,自然就把目光投向这些学校了。它们是很多家庭孩子留在广州,实现“城市梦”的一个重要跳板。
别小看了这些二本学校。我在广州待了这么些年,身边的朋友、同事,包括我认识的一些做招聘的人,大家心里都明白,一个广州的二本毕业生,如果专业对口,人又机灵点,往往比你在一个很偏远城市读个所谓“一本”大学的,在本地找工作要方便得多。广州的企业,尤其是那些中小型公司或者分支机构,他们看重的是啥?不是你学校牌子有多响,是你能来上班,你能干活,你能尽快适应这里的工作节奏和生活。而这些广州本地的二本学校,它们的学生,很大一部分就是广东本地人,或者提前就打算在广州、深圳、佛山这些地方发展的,对这边情况熟,人脉资源起步就在这边,实习机会也更容易找,这些都是优势。
你想想看,你在广东财经大学读会计,毕业后直接去广州的会计师事务所实习转正,或者进企业的财务部,路径多清晰啊。你在广东药科大学读药学,广州遍地都是药企、医院药房,机会一大把。哪怕是听起来没那么“高大上”的专业,比如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的一些工科或管理类专业,它们可能更注重实践教学,跟企业联系紧密,学的东西接地气,毕业生一样能找到不错的工作。
当然,读二本,跟读那些顶尖一本,心态上可能得调整一下。你进了大学,发现同学们的层次可能比较多样,学习氛围或许没那么卷(当然优秀的学生哪里都有,看你怎么选怎么学)。学校的科研实力、硬件设施、师资力量跟头部高校肯定有差距,这是事实,没必要回避。但大学四年,更重要的是你这个人怎么过。你在广州,这个大舞台就在你眼前。下课了,不是只有图书馆,你可以去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去听名家的讲座(广州的文化活动可不少),去公司兼职或者实习,提前感受真实的职场。你可以在大学城(虽然很多二本不在大学城,分散在市区或者周边,但交通都很方便)跟不同学校的人交流,拓宽视野。你可以在广州找到各种各样的兴趣小组、社团,认识不同背景的朋友。这些,都是你在一个信息相对闭塞的小城市里难以获得的。
所以,在我看来,选择广州的二本大学,与其说是“退而求其次”,不如说是一个非常务实的、针对广州及珠三角就业市场的策略性选择。它们提供的不仅仅是一纸文凭,更是进入广州这个圈子的门票。你在大学里学到的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你在广州这个环境里浸润的四年:你的人脉,你的视野,你对这座城市的了解和适应能力,这些都是你在未来竞争中宝贵的资本。
而且,现在很多二本学校也在努力提升自己,争取资源,发展特色学科。它们可能没有那么多国家级的实验室,但它们可能会在某个细分领域深耕,培养出很实用的专业人才。比如广东金融学院在金融圈的口碑,广东药科大学在医药行业的认可,都是靠实力和毕业生表现一点点赢来的。
再说了,大学的层次,真不是决定一个人上限的唯一因素。我去公司面试新人,不会光看你是哪个学校的,更看重你的能力、你的项目经验、你的学习意愿、你的情商。一个在广州的二本学校里,能积极参加社团活动、拿奖学金、找到对口实习、自学新技能的学生,绝对比一个在名校里混日子、天天打游戏、啥都不会的学生要有竞争力得多。广州这个城市,讲究的是效率和能力,是真刀真枪的干劲。
所以,如果你或者你认识的人,分数就在这个区间,又喜欢广州,想在这里发展,我觉得完全可以认真考虑这些学校。去它们的官网看看专业设置,了解一下就业情况,有机会最好去学校里走走看看,感受一下那个氛围。别被所谓的“二本”标签吓住,那只是一个过去的分类方式。更重要的是看这所学校是不是适合你,它的专业是不是你喜欢的,它所在的城市是不是你向往的。广州这座城市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和发展平台,而这些二本大学,就是你链接这个平台的桥梁。在那里,你一样可以学到东西,一样可以认识优秀的人,一样可以拥有精彩的大学生活,并最终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关键在于你自己,能不能抓住机会,能不能沉下心来学习,能不能积极地去探索这座城市的无限可能。说到底,文凭只是敲门砖,你走到哪里,能走多远,最终还是看你自己的本事和努力。而广州的这些二本大学,它们给你的,就是一个扎根广州、向上生长的机会,这个机会,对于很多人来说,已经非常珍贵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