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武汉大学嘛,脑子里一下子就冒出好多画面。不是那种干巴巴的列清单,“它有什么什么专业,占地多少多少亩”,不是的。武大啊,它是珞珈山,是樱花海,是那些被时间磨得发亮的老建筑,更是藏在里头,一代又一代人的故事和精气神儿。
要问武大“有”什么?首先,它有的是那种扑面而来的历史感。真不是吹,从建校到现在,这一百多年不是白过的。随便走到哪个角落,尤其是在老斋舍、老图书馆、理学楼那些地方,空气里都好像带着一股沉淀的、厚重的味道。你想想,多少大牛、多少故事就在这些砖瓦间发生、流传?那种感觉特别奇妙,你走在校园里,就像是走在历史的脉络上,能感受到那种文化底蕴的滋养。
再来,武大有的是美,而且是那种有点浪漫,又有点大气的美。最出名的当然是樱花了,每年春天,人山人海奔着那条樱花大道去。确实美得不像话,粉白的花瓣密密匝匝压满枝头,风一吹,像下雪似的,梦幻极了。但武大不止有樱花啊!它的美是全方位的。珞珈山本身就是个宝,山势起伏,树木葱茏,校园就这么巧妙地融在山水之间。沿着山路走,时不时能看到隐藏在树林里的教学楼或者宿舍,感觉特别有味道。还有那个东湖,虽然不是在学校里面,但武大就在湖边上啊!傍晚的时候,沿着湖边散步,看夕阳把湖水染成橘红色,那种开阔、宁静的美,能一下子把你从学习的压力里拽出来。那些民国时期的建筑更是精髓,琉璃瓦顶,飞檐斗拱,中西合璧,每一栋都有自己的名字和故事,像藏着秘密的老人,安静地站在那里,看着潮来潮往。
武大当然也有它的学术。作为国内顶尖的综合性大学之一,它的学科门类非常齐全。从文史哲到理工农医,几乎你能想到的都有。有些学科那是响当当的王牌,比如测绘啊、水利啊、法学啊、新闻传播啊什么的,实力特别强。但我觉得更重要的是,武大有一种鼓励自由探索和思想碰撞的氛围。老师们很多都有自己的真知灼见,学生呢,也来自五湖四海,大家在一起交流、讨论,那种感觉挺好的。有时候,在图书馆里,看着满满当当的书架,或者在某个教室里听一场讲座,你能真切地感受到那种追求真知的热情和力量。
除了这些“硬货”,武大还有一种独特的气质。可能跟它的地理位置有关,在武汉这个码头文化浓厚、烟火气十足的城市里,武大却保有一份宁静和超然。它既不完全脱离尘世,又好像隔着一层薄雾,自有它的一方天地。在这里,你既能感受到大都市的活力,又能找到一份读书治学的清净。这种包容和多元,也是武大“有”的特别之处。
还有,武大“有”的是人。形形色色的老师和同学。有那种埋头学问、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扫地僧”;有热血沸腾、指点江山的“社团大佬”;有背着画板、在樱花树下写生的文艺青年;也有穿着运动服、在操场上挥洒汗水的活力少年。每个人都带着自己的故事和梦想来到这里,又在这里留下自己的印记。那些年一起在图书馆熬过的夜,一起在食堂抢过的饭,一起在操场上聊过的天,一起在珞珈山上看到的风景……这些构成了一个立体的、鲜活的武大记忆。
所以啊,要问武汉大学有什么?它有的不仅仅是一堆建筑、一些专业、一些荣誉。它有的是历史的厚重、自然与人文交织的美、学术的严谨与自由、独特的城市气质,以及最最重要的,是那些鲜活的生命和共同的回憶。它是很多人心中一个梦想的落脚点,一个青春的发生地,一个精神的家园。它就像一本厚厚的书,每一次去读,都能翻到新的章节,看到不一样的风景。它的“有”,是那种说不清道不明,但一旦接触了,就很难忘记的情怀。
武大,它就安安静静地待在珞珈山上,看着东湖水,迎着武汉的风,等着一个又一个对它心生向往的人。它在那里,“有”着属于它的一切,等着你去发现,去感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