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有没有985、211大学?这个问题问出来,作为河南人,心里总是沉甸甸的。直接了当说吧,河南的985大学,没有。一所都没有。那211呢?有,只有一所,那就是郑州大学。就这么孤零零的一所,郑州大学,像个独生子,肩上扛着亿万人口的教育期望,杵在祖国中部这片广袤大地上。
一亿多的人口啊,你放到哪里不是个人口大省?可到了高等教育这块,咱们河南的牌面,在曾经的国家队——985和211俱乐部里,就只有这么一点点儿。这感觉,怎么说呢,既有对郑州大学不容易、肩负重任的理解和心疼,更多的是一种难以言说的失落和无奈。你想想,北京多少所?上海多少所?南京、武汉、成都、西安……哪个省会不是名校云集?咱们这儿,掰着指头数,国家层面的重点高校,就一个。就一个!这现实,不得不让人深思,也挺“扎心”的。
对咱们河南考生来说,这所唯一的211——郑州大学,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它是省内无数尖子生的第一志愿、是很多中等偏上学生的冲刺目标、是更多家庭翘首以盼的希望。考上郑州大学,在很多河南县城、乡镇,那绝对是光宗耀祖的大事儿。你走在街上,听到谁家孩子考上了郑大,那恭喜声、羡慕声,能绕梁三日。这所学校,它承载了太多太多非教学、非科研层面的意义。它是河南高等教育的“桥头堡”,是千万河南学子想要留在省内接受优质教育的“诺亚方舟”。
可这“方舟”能承载多少人呢?河南每年多少考生啊!一百多万!这数字想想都头皮发麻。全国哪儿有这么大的考生体量?而这上百万大军要挤的独木桥,不光是省外的名校,很重要的一个就是这所郑州大学。你想想那个竞争激烈程度,堪称“地狱模式”。孩子们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吃饭扒拉两口就去背书,走路都在脑子里过公式,眼睛熬得通红,手上的笔迹能染黑指甲……为啥这么拼?还不是为了能在那场决定命运的高考里,多拿一分,就哪怕多一分,可能就能跨过那个门槛,可能就能抓住这所河南唯一的211,或者去省外一个不错的学校。
郑大这些年发展得怎么样?那肯定是在发展的。毕竟是河南唯一的211,现在也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省里那是铆足了劲儿支持它。你看它的校园,越来越大,越来越漂亮,学科也在不断调整优化,引进了不少人才,科研成果也在增多。它努力想把自己做得更好,想跟上国内一流大学的步伐。它也很清楚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重——它不仅仅是一所大学,它代表着河南高等教育的门面和未来。它得努力,得特别特别努力,才能不辜负这份期待。但是,你真要把它跟那些老牌的985、211比,底蕴、积累、优势学科的数量和强度,确实还有差距,还得追,拼命地追。
说起河南的高校,除了郑州大学,很多人也会想到河南大学。河南大学,简称河大,历史那是相当悠久了,比郑大建校早多了,曾经也是响当当的国立大学。它坐落在开封,非常有历史文化底蕴。它现在也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河大在人文、艺术、历史这些方面有它的优势。它也是河南高等教育非常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培养了大量的优秀人才。但现实就是,在国家曾经的985、211工程序列里,河大并没有入选。这个事实,有时候也让河大的师生和校友心里觉得有点儿“意难平”,毕竟它的历史和一些学科实力摆在那儿。但不管怎么说,郑大和河大,是目前河南高等教育的两块“硬骨头”,是撑起一片天的主要力量。
为什么河南会是这种情况?人口多,优质教育资源却这么匮乏?原因很复杂。有人说咱们过去不重视高等教育的投入,错过了发展的黄金期。有人说这是历史造成的,当年国家进行院系调整,很多优势学科和学校都调到外地去了。也有人说跟经济发展水平有关,没钱哪儿来钱办好大学?或许都有原因吧,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结果就是,我们眼睁睁看着别的省份名校林立,而自己这儿,就一个211,然后下一档的省属重点、普通一本、二本,数量虽然不少,但跟顶尖水平比,还是有差距。
这种资源分布的不均衡,直接后果就落在了河南的考生身上。他们要付出比其他地方更多的努力,要承受更大的压力。很多河南的孩子,成绩明明很优秀了,但因为竞争太激烈,或者因为家庭条件不允许选择省外成本更高的学校,最后只能“屈居”省内的普通高校,或者选择复读,甚至放弃继续深造。这种人才的流失,或者说人才被迫的分流,其实对河南自身的发展也是一种损失。优秀的孩子都想往外走,去北上广,去教育资源更好的地方,去了可能就不回来了。
但抱怨归抱怨,日子还得过,学还得上。看到郑州大学一步步发展,看到它在一些领域取得的成绩,心里还是会涌起一丝希望。希望它能继续努力,早日真正跻身国内顶尖行列,甚至将来能冲进更高层次的“国家队”。也希望河南大学能继续发挥自己的特色优势,越来越好。更期盼着,随着国家战略对中西部高等教育的倾斜,随着河南自身经济的发展和对教育的日益重视,将来有一天,我们河南的孩子,在家门口,能有更多、更好、更公平的选择。不需要再为了一个211的名额挤破头,不需要再眼巴巴地看着外省的大学。教育是民族的未来,也是河南崛起的关键。这所唯一的211,它承载的,是亿万河南人民对未来的朴素期盼。希望这份期盼,能化为力量,推动河南的高等教育,真的能腾飞起来。路很长,也很艰难,但总得往前走,总得有奔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