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福州有哪些大学?哎呀,这问题一抛出来,脑子里立马就浮现出好几所名字,像串珠子似的,一颗一颗地冒出来。你别看福州地方不大,但高等教育的资源还真不算少,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范儿。
首先,绕不开的肯定是福州大学。这可是咱们福建省属高校里的排头兵,也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说起福大,以前大家印象最深的可能是它的旗山校区,那个“大”字简直能写在脸上。第一次去的人,没个地图或者导航,保准你在里面迷路。校园面积那个阔气,绿化也好得没话说,走在里面,感觉空气都比别的地方清新几分。尤其是图书馆,那个体量、那个设计感,真是让人眼前一亮。不过,老校区在怡山,虽然面积小点,但离市区近啊,而且有些历史沉淀在里面,感觉更接地气,也更有人情味儿。福大最拿得出手的,当然是它的工科,特别是化学、机械、土木这些,出了不少人才。但也别以为福大只有冷冰冰的机器和公式,它的人文社科也在发展,文法学院什么的,也有自己的调调。总而言之,福大就像是福州高等教育的一张名片,亮堂堂的。
紧接着,怎么能不提福建师范大学呢?这可是百年老校了,底蕴那个深厚!师大有两个校区,一个在仓山,一个在旗山。仓山校区啊,那可真是个有味道的地方。那些老建筑,红砖墙、琉璃瓦,一草一木都透着一股子民国范儿。走在里面,感觉时间都慢了下来,特别适合拍文艺照片。而且,师大是福建教师的摇篮嘛,校园里总能感受到那种温文尔雅、带着点书卷气又不失活力的氛围。旗山校区呢,跟福大旗山校区隔得不远,也是新、大、现代化。师大厉害的地方,当然是师范教育,中文、数学、外语这些基础学科那是没得说,而且它的文科、艺术类也非常强,音乐学院、美术学院什么的,名气在外。你想啊,多少优秀的老师、艺术家、传媒人都是从师大走出来的,这学校的“气质”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再来说说福建农林大学。听名字可能觉得是搞农业的,是不是就土里土气的?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农林大的校园,那绿化,那环境,用“花园式学校”来形容一点不为过。特别是在夏天,满眼的绿色,各种叫不出名字的植物,还有小桥流水,有时候甚至能看到松鼠在树上蹿来蹿去。它也在旗山,占地面积也大得惊人。农林大的特色,当然是跟农林、生态相关的专业,这几年国家重视生态文明,这些专业也越来越吃香。而且农林大的食堂,据说分量足、味道好,特别实在,这在大学里可是很加分的一项。别看它名字里带个“农”字,但它的生命科学、园艺、食品科学这些专业,科研实力可是很强的,而且也越来越综合化,经济管理、人文社科类的专业也有发展。
还有两所跟医学紧密相关的,福建医科大学和福建中医药大学。学医嘛,大家都知道,是个辛苦活儿。医科大学的学生,总给人一种很严谨、很刻苦的印象。他们的校园,可能不像综合性大学那样处处是景,但自有它那种专注、务实的氛围。医大的临床医学、基础医学那是招牌。而中医药大学呢,顾名思义,就是传承和发扬中医文化的。走进中医药大学,你可能会闻到一股淡淡的草药味,感觉很特别。它的中医学、中药学都是特色专业。这两所学校的学生,未来都是要救死扶伤的,所以学校里弥漫着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虽然辛苦,但也充满了希望。
除了这些,福州还有一些其他也很重要的大学,比如闽江学院。闽江学院这些年发展得挺快的,搬到了新的校区,硬件设施上去了,学科建设也在努力。它就在福州大学城那边,位置相对好一些,而且它的专业设置比较偏向应用型,跟地方经济结合得比较紧密。对于那些想留在福州发展、更注重就业的学生来说,闽江学院是个不错的选择。还有福建工程学院,以工程类专业为主,也为福建的建设输送了不少技术人才。别忘了,厦门大学在福州也有个校区,虽然主要不是全日制本科生,但作为名校的分支机构,也为福州增添了一抹亮色。
你看,福州这些大学,分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有在市中心的,有在远郊大学城的。它们不像北京、上海那样扎堆,但各自在自己的领域里深耕细作,支撑着福建,特别是福州的高等教育体系。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气场”,进去走一走,跟学生们聊一聊,你就能感受到那种不同。福大的大气磅礴,师大的温文尔雅,农林大的清新自然,医大的严谨求实,中医药大学的古朴,闽江学院的接地气……它们不仅仅是学习知识的地方,也是无数年轻人在福州追逐梦想、挥洒青春的舞台。
想想这些学校,就觉得福州这座城市挺有意思的。它不像南方其他一些城市那么张扬,总是一种慢悠悠、舒舒服服的感觉,但骨子里却透着一股韧劲和活力。这些大学就像是城市跳动的心脏,不断输送着新鲜的血液和思想。无论你是本地人,还是从五湖四海来福州求学,这些学校都会成为你生命中一段重要的记忆。在那些校园里,有熬夜苦读的图书馆,有嘻嘻哈哈的食堂,有青涩的爱情,有热血的社团活动,有对未来的迷茫,也有豁然开朗的瞬间。它们共同构成了福州高等教育的版图,也丰富了这座城市的文化肌理。每个福州人,或者在福州生活过的人,心里可能都装着那么一两所大学的故事,或是自己的,或是朋友的,或是耳闻的。它们是城市的一部分,也是我们青春的一部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