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上海的211啊,掰掰手指头,能数出不少来,而且个顶个都有自己的“腔调”。不像有些地方,可能就一两所独大,上海这片土地上,高等教育资源那是相当密集,而且分布得挺有意思。
到底有几所呢?咱们先捋捋,不绕弯子:上海总共有 10所211工程大学。
这十所是:
1. 复旦大学
2. 上海交通大学
3. 同济大学
4. 华东师范大学
5. 上海外国语大学
6. 上海财经大学
7. 东华大学
8. 华东理工大学
9. 上海大学
10. 海军军医大学(这个名字听着有点特别,以前叫第二军医大学,军校背景,性质上跟前面九所普通高校还是有点区别的,但它确确实实位列211。)
瞧,这一串名单拉出来,是不是感觉分量十足?随便拎一所出去,在各自领域都是响当当的。但真要聊起来,可不是简单列个名字就完了,每所学校背后都有故事,都有它独特的味道,跟上海这座城市一样,层次丰富得不行。
你想啊,同样是211,甚至都是985的,复旦和交大给人的感觉就完全不一样。复旦,那是一种根植于老上海市中心的那种精英气质,邯郸路校区、枫林校区,都带着一股子历史沉淀下来的书卷气,或者说,人文气息?甚至有那么点小资情调在里面。去过几次复旦,走在校园里,感觉空气都不一样,好像能闻到知识的味道,还有那种“自由而无用”的浪漫(虽然现在大家都很务实)。那里的学生,感觉聊天都自带光环,思维敏捷,眼神里闪着光。
而交大,从徐家汇的老校区到闵行的主校区,给我的印象更多是那种扎实的、工程的、实干的精神。它骨子里透着一股“学以致用”的劲儿,特别是在理工科方面,那种实力是明晃晃地摆在那里。闵行校区真的好大,感觉像一座城,新的建筑、现代化的实验室,透着一股蓬勃向上的力量。交大的学生,感觉更内敛一些,但动手能力强,解决问题的思路清晰,是那种能撑起国家大梁的人才库。这哥俩(复旦和交大)在上海乃至全国的地位,那是金字塔尖上的,考进去?哎哟喂,那竞争激烈程度,想想都头疼,简直是卷得飞起。
然后是同济。一提同济,脑子里立刻蹦出建筑、土木、城市规划这些词儿。它在这些领域的口碑,那是响当当的。四平路校区就在繁华的市区,门口就是各种地铁线,那种便利性,绝了。同济给人的感觉,是严谨的、工匠精神的、追求极致的。它的学生,感觉身上带着一种沉稳劲儿,是那种能把图纸变成现实的硬核人才。虽然近些年也发展了别的学科,但建筑老大的光环实在太亮了。
再来聊聊华师大。这所学校嘛,名字里带个“师范”,但它可不仅仅是培养老师的。普陀校区,就是那个丽娃河畔,哎呀,景色好得没话说,尤其樱花季,美得不像话,充满了那种文艺范儿,文史哲的底蕴特别深。闵行校区相对新一些,更偏综合性大学的布局。华师大给我的感觉,是温润的、多元的,既有传统师范教育的厚重,又有向综合性大学转型的活力。而且它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影响力,那是杠杠的。
上外,全称上海外国语大学。这名字就带着一股国际范儿。虹口校区那边,上外的学生走在路上,感觉都自带翻译器,张嘴就是流利的外语。它在语言、国际关系、新闻传播这些领域非常强,是那种培养“国际化人才”的摇篮。上外给我的感觉就是开放、时尚、充满了与世界连接的欲望。能考上上外的,感觉都是特别聪明、反应快、并且勇于表达自己的年轻人。
上财,全称上海财经大学。这所学校简直是上海金融圈的“黄埔军校”之一。虽然校园面积不大,但地理位置好,而且它在金融、经济、管理这些领域的认可度,那真不是盖的。张嘴就是宏观微观、公司金融、投资理财,感觉他们的学生毕业直接就能走进陆家嘴的高楼里指点江山。上财给我的感觉是务实的、精英的、直奔主题的——主题就是搞钱(开玩笑啦,是研究经济和财富运作的规律),但那种氛围确实让人觉得,这里出来的学生,未来都会是业界的中坚力量。
东华大学,以前叫中国纺织大学。这个名字变迁本身就挺有意思。从纺织到时尚,到材料,到设计,东华的转型挺成功的。长宁校区就在市中心,延安西路,那种地理位置带来的便利和繁华感。虽然说纺织是根,但现在它给人的感觉是更时尚、更多元了,特别是在服装设计、艺术类专业,名气很大。东华给我的感觉是精致的、有创意的,是那种能把传统工业和现代审美结合得很好的地方。
华东理工大学。老牌的化工强校,徐汇校区离华师大不远,也是在市中心,那种沉甸甸的理工科底蕴。华理在化工、材料、制药这些领域是没得说,实力非常强。它的学生,给我的感觉是勤奋、踏实、专注于自己的研究领域。不像复旦交大那么全面耀眼,但它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就是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
上海大学。这所学校比较特别,是九十年代初由几所大学合并组建的“新上海大学”。宝山校区面积巨大,现代化气息很浓。上海大学是一所综合性大学,学科门类非常齐全,而且一直在快速发展。它给我的感觉是充满活力的、年轻的、并且非常接地气。作为上海本地最重要的市属高校之一,它在上海的认可度很高,而且招生人数多,是很多本地考生非常重要的选择。它的学生,感觉是多元的,有闯劲的,跟这座城市一样,充满了各种可能性。
最后是海军军医大学。这所学校的性质跟前面九所就不太一样了,它是军校。虽然也是211,但招生渠道、培养模式都跟普通高校差别很大。一般我们讨论“考大学”时,更多是关注前九所。海军军医大学嘛,那是为军队培养医学人才的,要求非常严格,而且带有部队的属性。它在医学领域的实力也是非常强的,尤其是特色学科。但对于大多数普通考生来说,这不是一个常规的选择范围。
你看,这10所学校,分布在上海的各个角落,徐汇、闵行、杨浦、普陀、虹口、长宁、宝山……它们不仅仅是一个个学校,它们是上海这座超级大都市的肌理一部分,它们吸收着城市的养分,也塑造着城市的未来。在这里读书,不仅仅是学知识,更是浸润在这座城市的氛围里,感受它的快节奏、它的机会、它的无穷魅力。
当然,考这些学校,尤其是前面那几所,竞争是真的激烈,是全国考生都要挤破头的地方。每年高考季,上海这几所211、985,那都是热门中的热门。分数线高得吓人,报志愿的时候,真是得掂量又掂量。有时候想想,同样的分数,在别的城市可能能上最好的学校,但在上海,也许只能进一所中等的211。但这就是上海的吸引力所在吧,大家愿意为了这里更好的教育资源、更广阔的就业前景、更精彩的城市生活而付出巨大的努力。
每一所学校都有它自己的气质和强项,选择哪所,不仅仅是看分数,更是看你对未来的设想,你喜欢什么样的城市氛围,你对哪个专业有兴趣。是想感受复旦的厚重人文?还是追求交大的硬核科技?是向往同济的建筑梦想?还是钟情华师大的教育情怀?或者想在上外走向世界?在上财玩转金融?在东华引领时尚?在华理深耕工科?在上大探索无限可能?
哎,写着写着,感觉自己又回到了那个填志愿的夏天,那种憧憬、迷茫、和一点点紧张的心情。上海的211,它们不仅仅是一张文凭的敲门砖,它们是无数年轻人的梦想地,是连接个人奋斗与城市脉搏的重要纽带。能在其中一所度过人生中最美好的几年,那份经历,那份眼界,绝对是价值连城的。所以,如果你正瞄准这些学校,加油吧,它们值得你为之拼搏。
评论